理论教育 世界各国高新区发展经验借鉴

世界各国高新区发展经验借鉴

时间:2023-06-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成功经验世界范围内的高新区成功的经验包括:1.选址特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高新区的选址是非常重要的。此外,也有大公司周边的高新区。2.园区特色自美国硅谷取得巨大成功后,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模仿热潮,各国各地区都设立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高新区。如今,从高新区规划至建设过程中,综合考虑其发展方向、基础设施、交通配套、环境建设等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遵循的高新区发展原则。

世界各国高新区发展经验借鉴

(一)成功经验

世界范围内的高新区成功的经验包括:

1.选址特点

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高新区的选址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来说,高新区的选址应当满足以下三要素:大学和科研机构密集,可以提供丰富的智力资源;宽松优惠的政策环境;具有一定数量的风险资本。有时同时满足上述三者是很困难的,一般来说,也可以选择在满足一部分条件的地区先起步,在建设园区的过程中,逐步创造其他利于园区发展的条件。

具体来说,高新区的选址有三类:①城市区。位于都市的高新区由于容易获得聚集效应、规模经济等外部利益,较一般园区容易成功。但由于城市用地紧张,这类高新区往往是利用老厂房仓库改造而成,范围较小、环境较差。②郊区或新城。这类高新区一般环境较好,空间开阔,硬件设施较新,如日本的筑波科学城。但其配套软环境包括生活配套服务等在园区建设初期往往不够完善,需要政府及园区持续改善。③围绕高校及科研机构周边。由于地理邻近性,这类园区可以充分利用高校及科研机构的科研力量,如美国的北卡罗来纳州三角研究园。但由于位置所限,往往不利于企业兴建大型厂房。此外,也有大公司周边的高新区。如美国华盛顿州围绕波音公司的高科技工业园。

2.园区特色

自美国硅谷取得巨大成功后,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模仿热潮,各国各地区都设立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高新区。然而大量新兴园区的失败经验,使各地政府意识到,应当考虑自身优势,在某个或某类领域内形成高新技术竞争力,才是发展本地高新区的良策。如德国西柏林科学园区根据其自身的科技和产业优势大力发展自动化技术、通讯技术和测控技术,从而获得了成功。

此外,各国各地区的经验告诉我们,一味套用其他国家或地区高新区的模式是难以适应本地区发展的,高新区应当根据其自身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力量、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量,采取适合本地区发展特点的发展模式。例如西欧的一些国家通常是在大学校园周边的一座大楼里建立孵化器,吸引科技人员创办高新技术企业,待其技术成熟后再走出孵化器,有效适应了这些国家虽有技术基础却缺乏创业资本的情形;一些亚洲发展中国家由于缺乏技术和资金,于是充分利用本国的廉价劳动力优势,积极吸引外资引进外来技术,从产品出口加工做起,逐步提升其技术水平;还有些国家则以科学城为中心,周边建立若干小型技术城,利用科学城的技术资源来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从而推动地区经济发展。

(二)吸取教训(www.daowen.com)

世界范围内的高新区并非都获得了成功,失败的原因大部分是由于脱离当地的实际情况,缺乏高新区的必要建设条件,相关基础设施、政策体系不配套。

1.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活功能建设欠缺

有些新建的科学城,其基础的生活配套设施不如老城区完善,如苏联的新西伯利亚科学城,由于其缺乏必要的生活配套设施,导致许多来自莫斯科的研发人员相继离去;日本筑波科学城在发展初期也遇到类似的问题,流失了部分来自东京的科学家,后来在加快城市软硬环境建设后,情况才得以好转。韩国的大德研究园吸取了前两者的教训,创建之初就考虑到园区研发人员的生活需要包括子女教育等问题,因而发展得较顺利。

2.交通问题

早期的高新区由于其是自发形成的,缺乏总体规划,因而出现人口剧增引起交通拥挤等问题。另外,各国的经验也说明,具有良好的机场、港口高速公路交通运输条件的地区更利于吸引高新技术企业进驻。因此在园区初建时应优先考虑发展交通体系和公共交通网,对整个园区内部及外部交通进行合理的长远规划。

3.环境污染问题

美国的硅谷由于半导体工厂众多,其每天排放大量废气和粉尘。许多园区由于园区内人口众多,面临着给排水压力、排污压力,同时每天的汽车尾气排放也给周边环境造成较大的污染。因此,一些后建的园区在规划时就开始考虑建设生态型科技园,选址上则考虑到保护自然景观和环境的因素,对其排污能力和周边环境的承受能力做出合理的评估,事先建立好相关制度。

如今,从高新区规划至建设过程中,综合考虑其发展方向、基础设施、交通配套、环境建设等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遵循的高新区发展原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