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评估水资源总量及其组成

评估水资源总量及其组成

时间:2023-06-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评价的内容包括年降水量、地表径流量和地下水资源量。地表水资源量是指河流、湖泊、冰川、沼泽等水体的动态水量,一般用还原的天然河川径流量表示。地下水资源量系指与降水、地表水有直接补排关系的地下水总补给量。水资源总量为降水形成的地表和地下的产水总量。同期,由我国境内经东北、西北、西南边境流出境外的年径流总量为7320亿m3,占总可利用年径流量的26.8%;直接入海水量17243亿m3,占可利用年径流总量的63.2%。

评估水资源总量及其组成

20世纪80年代初,由水利电力部水文局主持,根据1956~1979年的水文气象资料,对全国水资源量进行了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年降水量、地表径流量和地下水资源量。以后,在全国范围内没有进行过新的水资源评价工作。

地表水资源量是指河流、湖泊冰川沼泽等水体的动态水量,一般用还原的天然河川径流量表示。根据1956~1979年同步资料系列统计分析结果,全国多年平均年河川径流量为27115亿m3,折合年径流深为284mm。河川径流量的补给组成有:直接由降雨形成补给的地表河川径流量,约占全部径流量的71%;由降雨渗入地下含水层后又在枯季渗出补给河流的水量,约占全部径流量的27%;由降水不断补充高山冰川和积雪,而又不断融化补给河川的水量,约占全部径流量的2%。

地下水资源量系指与降水、地表水有直接补排关系的地下水总补给量。由降水形成的径流,除大部分汇入河川径流中外,还有一部分潜入地下,形成地下水。据《中国水资源评价》,全国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约8288亿m3,其中山丘区6762亿m3,平原区1874亿m3,山区与平原区重复交换量约348亿m3

水资源总量为降水形成的地表和地下的产水总量。由于地表水和地下水相互联系又相互转化,河川径流量中的基流部分是由地下水补给的,而地下水补给量中又有一部分来源于地表水入渗,因此计算水资源总量时,应扣除二者之间相互转化的重复计算部分。扣除地表水和地下水相互转化的重复量后,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124亿m3,比河川径流量多的1009亿m3水量,是平原、山间河谷与盆地中降水和地表水补给地下水的部分水量。在地下水不开采的情况下,这部分水量以潜水蒸发的形式消耗,通过地下水开采,部分潜水蒸发可以被利用。

1956~1979年,从境外流入东北、西北、西南各河流的年径流量172亿m3,加上我国境内产生的年径流量27115亿m3,总的可利用年径流量为27287亿m3。同期,由我国境内经东北、西北、西南边境流出境外的年径流总量为7320亿m3,占总可利用年径流量的26.8%;直接入海水量17243亿m3,占可利用年径流总量的63.2%。(www.daowen.com)

各流域片多年平均年水资源量见表3-1。

表3-1 流域片多年平均年水资源量

注 资料来源:《中国水资源评价》,水利电力部水文局,198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