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如何提高城镇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

如何提高城镇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

时间:2023-06-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探索实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政策。这些年中国城市发展很快,人口规模扩大得也很快,但是城市基础设施普遍存在着不少欠账。在西方发达国家,往往是“地上”一个城市、“地下”一个城市,其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已向100米深度拓展,而中国只开发利用到地下20米左右。

如何提高城镇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

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集约节约用地制度,按照管住总量、严控增量、盘活存量的原则,创新土地管理制度,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合理满足城镇化用地需求。为此,必须树立“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的理念,建设集约城市;必须加强城市开发边界管理,阻止城市蔓延扩张;必须对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建设用地严格控制。

严格控制新增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严格执行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实行增量供给与存量挖潜相结合的供地、用地政策,提高城镇建设使用存量用地比例。探索实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政策。有效控制特大城市新增建设用地规模,适度增加集约用地程度高、发展潜力大、吸纳人口多的卫星城、中小城市和县城建设用地供给。适当控制工业用地,优先安排和增加住宅用地,合理安排生态用地,保护城郊菜地和水田,统筹安排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建立有效调节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合理比价机制,提高工业用地价格。

完善各类建设用地标准体系,严格执行土地使用标准,适当提高工业项目容积率、土地产出率门槛,探索实行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的工业用地供应制度,加强工程建设项目用地标准控制。建立健全规划统筹、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利益共享的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激励约束机制,盘活利用现有城镇存量建设用地,建立存量建设用地退出激励机制,推进老城区、旧厂房、城中村的改造和保护性开发,发挥政府土地储备对盘活城镇低效用地的作用。加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健全运行机制,规范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总结推广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等做法。禁止未经评估和无害化治理的污染场地进行土地流转和开发利用。完善土地租赁、转让、抵押二级市场

弥补城市基础设施普遍存在的历史欠账。这些年中国城市发展很快,人口规模扩大得也很快,但是城市基础设施普遍存在着不少欠账。城市地下管网非常薄弱,下一场时间长的大雨,城市就容易被淹。要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网,加强海绵城市建设,加大轨道交通等公共交通建设力度。在西方发达国家,往往是“地上”一个城市、“地下”一个城市,其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已向100米深度拓展,而中国只开发利用到地下20米左右。要做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统筹地上地下建设,使城市既有“面子”,更有“里子”。

浙江省宁波市自2013年大力推进“五水共治”工作以来,在水系治理、生态修复、供水优化等方面进行了攻克,成功入选全国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图为市民们在东部新城生态走廊的花海中晨练。(www.daowen.com)

扩大国有土地有偿使用范围,逐步对经营性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用地实行有偿使用。减少非公益性用地划拨,对以划拨方式取得用于经营性项目的土地,通过征收土地年租金等多种方式纳入有偿使用范围。

全面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在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前提下,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在试点基础上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严格执行宅基地使用标准,严格禁止一户多宅。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推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运行。

缩小征地范围,规范征地程序,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建立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合理提高个人收益,保障被征地农民长远发展生计。健全争议协调裁决制度。

严格土地用途管制,统筹耕地数量管控和质量、生态管护,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建立健全耕地保护激励约束机制。落实地方各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制度,建立健全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加强基本农田管理,完善基本农田永久保护长效机制,强化耕地占补平衡和土地整理复垦监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