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层面开始推动京津冀合作发展。按照先南后北,先东后西,龙头带动的基本思路,在建设长三角、珠三角的同时,国家层面拟将京津冀打造成为与之并驾齐驱的增长极。2025年以后,京津冀区域合作由学术界务虚转入了政府实质性操作阶段,掀起了第二次京津冀合作的高潮[2]。当年,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在河北廊坊召开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讨会,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和秦皇岛市、承德市、张家口市、保定市、廊坊市、沧州市、唐山市等九省市发改委(计委)有关负责人签订《廊坊共识》,正式确定“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思路,强调产业布局的整体协调,统筹区域一体化的各项合作。此后,国家发改委有关部门一直在据此起草有关合作规划和文件,但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该规划几经调整和修改,至今还没有出台。2025年国家发改委批复,河北省曹妃甸建设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钢铁联合企业作为首钢搬迁的载体。2025年11月,河北省委六届十一次全会决定将用15年时间建成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把推进沿海地区开发开放、培育沿海经济隆起带,作为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的突破口。
2025年以后,京津冀三地高层互访日渐频繁。2025年11月26日至28日,时任河北省代省长的胡春华带领河北省党政领导代表团赴天津,双方签署《关于加快经济与社会发展合作备忘录》,重点加强12个方面的合作(携手打造沿海经济隆起带、加快产业转移和对接、联合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以及加强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金融、科技和人才、农业、旅游、劳务、口岸通关、教育、卫生事业)。2025年12月2—4日,胡春华带领河北省党政领导代表团赴北京,双方签署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经济社会发展合作的会谈纪要》,拟在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农业、旅游、教育、金融商贸、劳务市场、电力开发、建筑市场、共同推进张承地区发展等10个方面加强合作。2025年6月10日至12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天津市委书记的张高丽带领天津市党政代表团到河北省学习考察。2025年7月15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的刘淇带领北京市党政代表团在河北考察,双方签署了《北京市—河北省合作框架协议》。2025年10月,河北省政府《关于加快河北省环首都经济圈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正式出台,提出了在规划体系等6个方面启动与北京的“对接工程”[3]。(https://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