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行之有效的调控工具和手段组合:注重政策搭配

行之有效的调控工具和手段组合:注重政策搭配

时间:2023-06-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的基本手段和主要工具,各自在不同的领域和实现不同的政策目标方面具有不同的作用,为了发挥宏观政策的整体作用,二者的协调配合十分重要。从调控效果来看,同方向操作的“双紧”政策,在控制价格水平上涨幅度、缓解通货膨胀的同时,都使经济增速大幅下滑。

行之有效的调控工具和手段组合:注重政策搭配

虽然已经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体制转轨尚未完成,市场发育并不充分,市场体系不完善,市场机制不健全,仍存在较为明显的市场失灵和市场缺位。市场化的常规财政货币政策手段开始发挥作用,但受体制条件和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政策传导不顺畅,企业等市场主体对市场信号的反应不太敏感,常规的财政货币政策手段的效力受到一定的限制。为了突破常规手段的局限,提高宏观调控的有效性,中国在宏观调控在调控手段和工具方面综合运用包括财政、货币、产业、土地、贸易、投资外汇政策等在内的经济手段,同时辅之以必要的行政和法律等其他手段。

在中国宏观调控实践中,已经开始使用包括松紧搭配在内的各种政策手段搭配,通过将不同政策手段指派用于实现互相冲突的不同调控目标,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宏观调控的效果。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的基本手段和主要工具,各自在不同的领域和实现不同的政策目标方面具有不同的作用,为了发挥宏观政策的整体作用,二者的协调配合十分重要。一般来讲,常态化的宏观调控政策,都要避免财政、货币政策的“双扩张”或“双紧缩”,而是“一稳一扩”,或“一稳一紧”。只有在非常时期或较短时间内才能采取“双扩张”或“双紧缩”的应对措施。20世纪80年代的几次宏观调控,在政策手段搭配方面共同的特点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操作方向一致,出于应对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的需要,同时紧缩财政支出和货币信贷,典型的例子包括1985年开始实行的一轮调控和1988年第四季度开始实行的“治理整顿”。从调控效果来看,同方向操作的“双紧”政策,在控制价格水平上涨幅度、缓解通货膨胀的同时,都使经济增速大幅下滑。也就是说,同方向操作的“双紧”政策,仅针对宏观调控的单个目标,而没有将不同政策手段在实现不同目标间进行配置,形成满足多目标要求的政策手段搭配组合,反映出这一时期的宏观调控在目标与政策手段搭配方面仍缺少对现代经济理论成果的借鉴和操作经验。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宏观调控实践中,目标与政策手段搭配问题开始受到重视,经过一系列尝试、探索,在这方面获得了经验的积累,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在最近几次宏观调控中,针对多目标的要求,政策手段的搭配更加灵活也更加合理。如在2010~2011年出现的价格过快上涨局面,由于伴随国际经济形势尚未根本好转,经济增长仍然面临一定调整的状况,需要兼顾稳物价和保增长的目标。调控中,采取了货币政策由前期的适度宽松基调转向稳健基调的调整,同时财政政策保持积极,形成了两项主要宏观调控政策“一松一紧”的搭配,达到兼顾价格稳定和经济增长目标的目的。不仅如此,在这一阶段,由于宏观调控中调结构目标的重要性提升,针对总量平衡和结构优化两项目标,在政策手段上也做出了搭配的安排,货币政策侧重总量平衡的调节,而财政政策通过结构性减税、支出结构调整等,主要满足结构优化目标的要求。(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