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营商环境与经济增长的理论机制

营商环境与经济增长的理论机制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般来说,研究普遍认为良好的营商环境有助于促进经济更快增长,虽然从营商环境的各细分领域来看机制略有差别,但是其对经济发展主要作用渠道大致可以总结为两类:增加创业活动以及促进企业投资。(一)降低市场进入限制带来社会福利提升与创业活动最为相关的营商环境细分领域就是“开办企业”的成本。理论上,经济界对于政府如何设定“开办企业”的管制标准存在较大争议。

营商环境与经济增长的理论机制

一般来说,研究普遍认为良好的营商环境(如更低的经营成本、更小的政策法规风险、更公开透明的政府监管等)有助于促进经济更快增长,虽然从营商环境的各细分领域来看机制略有差别,但是其对经济发展主要作用渠道大致可以总结为两类:增加创业活动以及促进企业投资。一方面,良好的营商环境能够有效降低企业进入和退出市场的成本,增加企业家创业活动,增强整个市场的竞争水平,然后通过优胜劣汰的市场选择规律来检验企业赢利能力,通过此类动态过程推动整个市场不断进步发展、提高效率,这也正是经典的熊彼特“创造性破坏”理论;另一方面,良好营商环境有助于提升企业投资意愿,通过促进企业开展投资研发、购置设备、扩大生产、进出口贸易等一系列市场经营行为,能为当地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提升本土企业生产率,从而促进经济更快发展。

(一)降低市场进入限制带来社会福利提升

与创业活动最为相关的营商环境细分领域就是“开办企业”的成本。Djankov等(2002)通过对85个国家开办企业所需成本的研究显示,各国的市场进入管制存在较大差异,这既体现在货币费用上,也体现在流程复杂度以及所需的时间成本上[8]。例如一名莫桑比克的企业家需要经历19道流程、等待149天时间、支付256美元费用才能获准成立一家企业;意大利的企业家需要经历16道流程、62天时间和3 946美元费用;加拿大的企业家只需2道流程、2天时间以及280美元费用就可以开始经营自己的生意。

理论上,经济界对于政府如何设定“开办企业”的管制标准存在较大争议。公共利益理论(public interest theory)支持政府设定较高的准入标准,他们认为筛选出高质量企业进入市场可以缓解市场失灵问题(如劣质产品和环境污染等),进而提高社会整体福利。与此相对,公共选择理论(public choice theory)则认为,过高的准入标准只会带来市场扭曲和寻租行为,最终是市场中在位厂商和政府获利,而不会给消费者带来好处。Djankov等(2002)的实证结果更支持后者,即市场进入管制越严格、开办企业成本越高的国家往往会有更严重的腐败问题,高开办企业成本只会带来更大规模的“地下”市场,而且正规市场中商品质量也没有得到提升。

(二)改善营商环境促进企业投资增加

在各国经济中,本土企业的投资占GDP比重一般都远高于外商直接投资,因此如何促进这部分企业扩大投资非常重要,营商环境正是其中重要影响因素,这里营商环境包含范围较广,既包括基础设施、人力资本等“硬”条件,也包括制度环境、财产保护、政策预期等“软”条件。(www.daowen.com)

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对企业生产和投资有较大影响。研究显示,完善道路网络布局、提升路况和路面质量能够有效减少企业在生产和运输环节的成本,保障企业对水、电力等基础设施的接入,能提升企业生产能力、避免停电停水的生产损失,还能节省一大笔用于建设备用能源的开支;随着科技进步,近年来企业对电信相关基础设施的要求也在日益提升,接入电信设备能够缩小地理距离、提升员工劳动生产率,这对进出口企业作用尤其突出。与此相对,基础设施缺乏与不完善会给企业发展造成明显阻碍,一方面增加企业生产和经营成本,另一方面也阻碍了企业增加投资、扩大生产的意愿。Geginat & Ramalho(2015)[9]世界183个经济体的企业电力接入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低收入国家中一家新企业接入电力平均花费时间在发达国家的2倍左右,成本在70倍左右,并且接入电力的难易程度也会影响企业表现,花费更少的地区往往企业表现更好,这在电力需求较大的行业中更为明显。Iimi(2011)[10]对东欧和中亚26个转型经济体研究也显示,消除停电问题平均能减少企业1.3%—1.4%的成本;消除停水问题能减少企业0.5%的成本,带来0.5%—6%的GDP增长。

税收对企业投资以及经济发展有较大影响,Djankov等(2010)[11]对2004年全球85个经济体中企业所得税的研究发现,税率对投资、外商直接投资(FDI)和企业家创新创业活动均有较大影响,他们的结果显示,税率每提高10个百分点,则企业投资率会减少2.2个百分点(平均投资率为21.5%),外商直接投资会减少2.3个百分点(平均FDI投资率为3.36%),以每百人拥有企业数度量的商业密度会减少1.9家企业(平均每百人拥有企业数为5家)、企业平均进入率会减少1.4个百分点(平均数为8)。

对世界各国的经验研究显示,产权保护、政策可预见性等制度完善有助于提升企业投资意愿。从公司内部治理来看,对投资者权益的保护(特别是中小股东保护)非常重要。如果在对投资者权益保护不足的国家中,控股股东或者管理层人员可以通过一系列方式[12]实现转移公司财产,最终侵害中小股东的应得利益。如世界银行2005年《世界发展报告》对波兰、罗马尼亚、俄罗斯、斯洛伐克、乌克兰等国的研究发现,认为自身产权很安全的企业投资率显著更高,其利用利润再投资的比重相比对照组(认为产权并不安全的企业)提高了14%—40%。产权保护对个体经营者的投资行为也有拉动作用,如世界银行(2005)对泰国的研究发现,认为自己土地更安全的农民也明显更愿意进行投资,使得其产出的比率比同等质量土地上的对照组(认为土地不安全的农民)高出14%—25%,即较为完善的财产保护制度会提升经营者投入。

此外,根据世界银行2005年对80个国家的调查数据,仅靠提高政府政策可预见性(policy predictability)就能使得企业提高投资概率增加超过30%[13]。Djankov等(2010)[14]采用98个经济体的数据显示,贸易成本也对经济有较大影响,产品从出厂到装船起运前每多延误一天,就会导致该经济体的贸易减少一个百分点,其中增加的成本等同于该国与贸易伙伴距离延长70千米[1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