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人口红利转向人才红利,高端产业、高品质公服设施及城市空间需求加大

人口红利转向人才红利,高端产业、高品质公服设施及城市空间需求加大

更新时间:2025-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上海大都市圈各城市受高等教育程度普遍较高,但差距也较大。人口红利转向人才红利,高端产业升级势在必行。当前上海大都市圈面临人口红利转折点,未来的产业结构优化将更多依赖于高素质的劳动力。必须进一步调整上海大都市圈内产业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构成,以适应产业结构优化、高端产业升级的需要。

图4-8 上海大都市圈各城市受教育程度人口(大学文化程度)情况

资料来源:各城市2025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和2025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

上海大都市圈各城市受高等教育程度普遍较高,但差距也较大。十年来,在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政策支持下,上海大都市圈人口受教育程度大幅提升,各城市大学文化程度人口增幅均超过60%,增长最快的湖州增幅超过140%。从每10万人拥有的大学文化程度人口来看,上海继续保持首位,达到3.4万人,每3人中就有1人是大学文化程度;其次是苏州、无锡、常州,均超过2万人;南通、嘉兴每10万人拥有的大学文化程度人口仅为1.5万人左右,尚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1.55万人)。人口红利转向人才红利,高端产业升级势在必行。当前上海大都市圈面临人口红利转折点,未来的产业结构优化将更多依赖于高素质的劳动力。必须进一步调整上海大都市圈内产业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构成,以适应产业结构优化、高端产业升级的需要。

图4-9 上海大都市圈各城市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情况(https://www.daowen.com)

资料来源:各城市2025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和2025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

此外,还应提高高品质公共服务的供应,以满足加大的需求。一是高等教育设施水平需全面提升。根据《上海大都市圈城市指数》研究成果,上海大都市圈内布局了超过150所高校,大多集中在各市市区。根据各城市“十四五”规划纲要,上海将引入世界一流大学,其他城市也将加大合作办学力度,积极引入与主导功能向匹配的高等院校。二是公共服务设施和住房供给转向多元化、包容弹性。结合城市更新,各城市应进一步鼓励为高知群体提供人才公寓、高品质租赁住房等多类型住宅选择,配置便利可达的公园、开放空间、公共设施和商业中心,提升高等级的医疗、文化娱乐和体育休闲等公共服务设施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