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项目治理:来源与内涵

项目治理:来源与内涵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针对项目治理的准确含义,学者之间似乎还没有达成高度统一。其中,水平治理强调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垂直治理则强调委托人的利益。严玲等则聚焦公共项目的治理,进一步拓展了项目治理的内涵。综上所述,关于项目治理的定义与内涵,国内外学者之间还具有不同的界定,并未形成统一的明确定论。学者们一般认为,项目治理是协助项目主要利益相关者通过责、权、利关系的制度安排来决定交易的一种制度框架。

项目治理:来源与内涵

治理一词源于拉丁语“gubernare”,含义是“引导”。最开始主要指对国家的“引导”,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应用到公司组织,用于解决权力设置、管理机制以及制度建设等管理方面问题。目前,发展比较成熟的是将治理思想应用到公司这一长期性组织所形成的公司治理理论。而作为一种临时性的组织形态,项目在形成契约的过程中,往往存在契约不完备、责任权利不清楚、信息不对称、目标存在冲突等问题,治理能否解决这些问题引起了学术界的注意(方炜等,2017)。Turner & Keegan(2001)基于治理的职能作用,并结合项目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参考公司治理理论将治理概念引入项目管理领域,因此有了项目治理理论。同时,委托-代理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等公司治理的相关理论也被应用到项目治理领域。

针对项目治理的准确含义,学者之间似乎还没有达成高度统一。结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对公司治理的界定,Turner(2004)将项目治理的含义界定为“项目治理提供一个用来确定项目目标、制订项目目标实现方法并进行监控绩效的手段的结构”。Turner(2006)指出,项目治理包含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各种关系,包括项目投资人、项目管理者、项目承包商、业主等之间。美国项目管理学会(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PMI)(2013)认为,项目治理是指项目经理和项目团队提供管理项目的结构、程序和决策模式及工具等,同时并支持和控制着项目成功交付。项目治理框架包括制订项目决策,定义角色、职责和追责机制,以及评估项目经理等主要内容。

与一般企业组织不同,项目具有临时性组织特性,且具有特定的寿命周期,基于这种角度,有学者对项目治理进行了界定。例如Winch(2001;2006)基于Williamson(1988)提出的交易费用理论,克服了已有研究只关注某一具体交易的局限,从微观层次对项目整个寿命周期的交易进行了治理分析,从而建立了建设项目全周期交易治理理论框架。该理论框架把业主、总承包商、建筑师供应商等都纳入了垂直交易治理范围,包括垂直交易治理和水平交易治理两个维度。其中,水平治理强调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垂直治理则强调委托人的利益。

近年来,学者们逐渐开始关注项目中各参与方的制度设计,即项目治理机制。刘常乐(2016)将项目治理机制界定为项目治理过程中有关公司治理和交易治理的一系列正式和非正式的制度安排,项目治理机制的作用在于约束与调节项目中所有参与方的行为,从而实现预定的项目目标。Turner & Keegan(2001)提出了以交易成本为角度的治理机制,认为项目治理是一种制度框架,用以解决项目冲突并形成良好秩序,并强调了经纪人(broker)和管理员(steward)在项目组织中的角色。国内主要有尹贻林、杨飞雪、严玲等结合政府公共项目展开对项目治理机制的研究(王彦伟等,2009)。杨飞雪等(2004)认为,项目治理是一种体现项目参与方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权、责、利关系的制度框架,从而在该框架下完成具体的项目建设。严玲等(2004)则聚焦公共项目的治理,进一步拓展了项目治理的内涵。王华和尹贻林(2004)认为,项目治理是在项目参建各方利益诉求不同而存在复杂交易关系的情况下,通过项目治理机制降低交易成本。王彦伟等(2009)将项目治理界定为建立和维护项目利益相关方之间角色关系的过程,从而为实现项目目标提供可靠、有效的管理环境。因此,组织外部利益相关方和内部职能部门都属于治理体系范围。

综上所述,关于项目治理的定义与内涵,国内外学者之间还具有不同的界定,并未形成统一的明确定论。学者们一般认为,项目治理是协助项目主要利益相关者通过责、权、利关系的制度安排来决定交易的一种制度框架。典型的项目治理含义总结如表2-2所示。(www.daowen.com)

表2-2 典型的项目治理的含义

分析表明,项目治理的核心原理在于关注协调项目目标和组织的总体战略相一致,以及有必要为组织各个层级上的利益相关者创造好处。总体而言,项目治理关注于交付成功的、令人满意的项目和项目集,并使得这些项目符合“它们事先计划好的对企业战略和利益相关者期望的贡献”(Müller,2009)。因此,总结归纳已有项目治理含义,可以从治理机制、治理目的和治理目标三个方面体现。其中,治理机制是指采取的制度安排和相关措施,如采用信息化手段、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保障机制等;治理目的是协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从而保证利益相关者以项目利益为中心高效完成任务活动;治理目标是实现项目目标并使得利益相关者感到相对满意。

总体上,项目治理是一种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协调机制,终极目标是实现项目成功,并使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杨建平,200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