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投资风险识别:全面准确应对风险

投资风险识别:全面准确应对风险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投资过程中的风险都属于风险识别的范围;同时,为了准确、全面地发现和识别风险,需要风险管理部门和生产部门、财务部门等方面的密切配合。一般来说,投资活动及其所处的环境随时都处在不断的变化中,所以,根据投资活动的变化适时、定期进行风险识别,才能连续不间断地识别各种风险。投资风险识别的目的是衡量和应对风险。

投资风险识别:全面准确应对风险

(一)投资风险的识别特点

投资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人员运用有关的知识和方法,系统、全面和连续地发现投资活动所面临的风险的来源、确定风险发生的条件、描述风险的特征,并评价风险影响的过程。投资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首要步骤,只有全面、准确地发现和识别投资风险,才能衡量风险和选择应对风险的策略。

投资风险的识别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投资风险的识别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投资过程中的风险都属于风险识别的范围;同时,为了准确、全面地发现和识别风险,需要风险管理部门和生产部门、财务部门等方面的密切配合。

(2)投资风险识别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一般来说,投资活动及其所处的环境随时都处在不断的变化中,所以,根据投资活动的变化适时、定期进行风险识别,才能连续不间断地识别各种风险。

(3)投资风险识别是一个长期过程。投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它的发生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所以在投资风险发展、变化的过程中,风险管理人员需要进行大量的跟踪、调查。对投资风险的识别不能偶尔为之,更不能一蹴而就。

(4)投资风险识别的目的是衡量和应对风险。投资风险识别是否全面、准确,直接影响风险管理工作的质量,进而影响风险管理的成果。识别风险的目的是为衡量风险、应对风险提供方向和依据。

(二)识别风险的类型

投资风险管理与控制的关键一步就是需要事前区分风险的类型,识别在投资环境中隐含的风险源。实际中,人们可从不同角度对风险的类型进行识别。

1.按投资风险涉及的范围,可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

(1)系统风险,是指随机事件发生后对系统内所有投资对象都将产生影响的风险,如战争通货膨胀经济衰退等。系统风险涉及所有的投资对象,不能通过多元化投资来分散,因此也称为不可分散风险或市场风险。例如,一家企业欲通过购买股票投资于另一家企业,不论其购买哪一家企业的股票,都要承担市场风险。因为在经济衰退时,各种股票的价格都会不同程度地下跌。

(2)非系统风险,是指由发生在个别公司的特有事件而引起的风险,如罢工、新产品开发失败、没有争取到重要合同、诉讼失败等。这类事件是随机发生的,因而可以通过多元化投资来分散,即发生于一家公司的不利事件可以被其他公司的有利事件所抵消,因此非系统风险也称为可分散风险或公司特有风险。

2.按投资风险形成的原因,可分为自然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和技术风险

(1)自然风险,是指由于自然因素的不规则变化给投资主体造成的风险,如地震洪水台风等。

(2)社会风险,是指由于不可预知的个人行为或团体行为给投资主体带来的风险,如欺诈、盗窃、玩忽职守等。

(3)经济风险,是指投资活动中,由于经营管理不善或市场因素变化而引起的风险,包括经营风险、价格风险、利率风险和通货膨胀风险等。经济风险是市场的必然产物与固有现象,因而是投资风险管理的核心问题。

(4)技术风险,是指由于技术设计及管理不周而产生的风险,如系统故障、工程质量不达标或环境污染等引发的风险。(www.daowen.com)

3.按投资风险的具体内容,可分为直接风险和间接风险

直接风险是指在投资活动中需要直接面对的风险,主要有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间接风险是指与实际业务活动没有直接联系,但通过间接方式影响投资主体收益的风险,包括流动性风险、清算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等。

(1)市场风险,是指投资决策或投资工具随市场参数变化波动所产生的风险。这些市场参数包括价格、汇率、利率、股票指数、隐含波动性等。表3.1是针对不同市场参数的投资工具类型,表3.2是与表3.1投资工具相对应的市场风险。

表3.1 投资工具分类

表3.2 市场风险分类

(2)信用风险,不仅是交易对方的违约风险,还可在更广泛的意义上被看作是由于对方履约能力上的变化而导致投资者投资的经济价值遭受损失的风险。因此,信用风险的决定性因素不是看交易对方是否发生实际的违约,而是看交易对方是否发生违约可能性的变化。

(3)流动性风险,是指经济主体由于金融资产流动性的不确定性变动而遭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投资者面临两种类型的流动性风险:一种与特定的产品或市场相关;另一种与投资者投资活动的总体资金状况相关。前者是指由于不充足的市场深度或由于市场的中断,投资者不能够或不能轻易地以从前的市场价或与之相近的价格“对冲”某一资产头寸的风险;后者是指投资者不能在清算日履行付款义务。

(4)清算风险,是指不能按期收到交易对手支付的现金或其他金融工具而造成损失的可能。它可能由交易对方的信用状态下降引起,也可能由银行的交易系统失灵而引起。

(5)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信息系统或内部控制缺陷导致意外损失的风险。引起操作风险的原因包括人为错误、电脑系统故障、工作程序和内部控制不当等。操作风险不便于直接度量。到目前为止,操作风险的量化模型还不是很成熟,对操作风险的度量仍然是间接进行的。

(6)法律风险,是指签署的交易投资合同因不符合法律或金融监管部门的规定而不能得到实际履行而可能产生损失的风险。

不同类型的投资风险,由于性质的差异,风险管理的方式是有差异的,如表3.3所示。

表3.3 不同风险类型的管理方式

(三)投资风险衡量的标准

投资项目是否存在风险,可以用以下标准来衡量:一是投资项目不能如期投产,或虽投产,但处于亏损状态。二是投资项目盈利水平很低,利润率低于银行存款的利息率。三是投资项目利润率虽高于银行存款利息率,但低于企业目前的资金利润率水平,这也会降低企业的盈利能力。四是投资利润率低于其资本成本,导致企业价值降低。如果企业投资项目可能出现上述某一种情况,那么该项投资就是一种风险投资。只有投资利润率既高于企业目前的资金利润率,又高于当前企业的加权平均资金成本率,投资才能增加价值,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