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现代流通与产业体系的互动关系

现代流通与产业体系的互动关系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代流通体系是现代产业体系的一部分,并且对于制造业以及金融、房地产、饮食服务业等其他第三产业具有带动作用,从而在促进产业转型、优化产业结构、带动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代流通体系在产地和销地之间的内部分工为制造商提供商业信用,扩大产品流通规模,提升流通速度。

现代流通与产业体系的互动关系

现代流通体系是现代产业体系的一部分,并且对于制造业以及金融、房地产、饮食服务业等其他第三产业具有带动作用,从而在促进产业转型、优化产业结构、带动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流通规模的扩张以及流通业效率的提升,制造企业逐步将原本嵌入在内部的流通业务独立出来,外包给流通企业,使得制造企业集中更多的资金用于扩大再生产,提高市场占有率,从而出现因规模扩张带动的生产率提高。同时,由于流通业是制造业新技术的使用者,随着流通业对新技术的需求,降低了新技术研发的成本和风险,而且使用新技术之后的反馈信息很有可能成为新的创新源。

现代流通体系在产前为制造业提供及时、有效的供求信息,从以产定销模式向以销定产转变;从粗放式生产向精益化生产,并进而向精益化物流转变。一是抑制生产商盲目扩张,建立供求长期均衡机制;二是保证产品适销对路,满足市场有效需求;三是减少产品积压,实现产销环节之间的零库存衔接,把精益化生产思路逐步融入到流通领域;四是把商品在交易过程、移动过程中的动态信息反馈给生产过程。

现代流通体系在产地和销地之间的内部分工为制造商提供商业信用,扩大产品流通规模,提升流通速度。远期期货市场通过标准化合约补偿现货市场实际价格风险,熨平价格波动,有利于公正价格形成;专业化物流有助于减少制造商物流配送费用,降低产品因物理属性而造成的高昂损耗,扩大商品流通半径。

现代流通体系通过建立健全流通环节的技术标准和质量建设,可以严格产能过剩行业的市场准入,并对淘汰落后产能提供约束和支撑机制。(www.daowen.com)

流通业影响力在提升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整体经济实力的提升,中国产品在行销全球的同时,却始终未“治愈”长期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的隐痛。由于缺乏自主品牌和自主分销渠道,在国际贸易中获得的实际利益甚少,产品价值链和利润分配格局基本被跨国公司掌控。

现行的制造业产业政策大多以扶持制造业自主创新为主,忽视了制造业与流通业的互动发展,因而出现了两种令人惋惜的现象:一是产品技术领先,但缺乏市场应用的基础,以至于或者因为成本原因,或者因为技术标准,最终得不到商业化应用;二是耗费很大投入研发出的先进技术,因为出身于科研院校,没有与市场进行有效对接,而被束之高阁。

现代流通服务业具有深刻的生产性服务能力。许多流通企业在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工艺复杂的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全球生产网络及价值链创新中处于主导地位。在产业链中,流通企业通过收集、整理需求信息预测产品需求的动态变化,不仅指导制造企业制定产品生产计划,降低库存水平,也和制造商一起开发新产品和新工艺。在流程上,大型零售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指导制造商物流配送,降低库存,一些零售商还可以借助流通业内部专业化服务体系,把批发商、第三方物流商纳入整个价值链创新活动中,进行供应链流程再造。例如,浙江省批发专业市场依托专业产区,成为需求信息的处理中心,并传递给相应集群企业,通过快捷制造等生产模式,在最短时间内满足市场需求,使一个地区的产业发展同时拥有了销售与生产上的规模经济,促进了产业集群的扩张和技术升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