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推进融通创新:启示和建议

推进融通创新:启示和建议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正处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速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阶段,对融通创新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迫切需求,同时融通创新适应了当前“双创”和开放式创新的浪潮,有利于创新主体多元互动,创新边界消融打通,支撑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不断涌现。微观层面,鼓励大企业发展开放式众创空间,支持大中小企业建立产业创新联盟、中小微企业建立联合创新平台,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双创”平台。五是强化科研项目融通创新。

推进融通创新:启示和建议

我国正处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速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阶段,对融通创新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迫切需求,同时融通创新适应了当前“双创”和开放式创新的浪潮,有利于创新主体多元互动,创新边界消融打通,支撑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不断涌现。要进一步在推动科技创新与各行业各领域深度融通上下功夫,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培育新动能,塑造新优势。

一是推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通。要以主体融通、领域融通、产业融通、平台融通、项目融通为载体,打通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打通创新链、人才链、产业链、资金链。科技、发改、工信等部门加强统筹协调和分工对接促进各类资源的开放共享,立足服务实体经济,搭建跨学科、大协作、高强度的综合创新载体,集中优势力量解决难点问题。

二是多渠道多层次打造创新平台。国家层面,加大公共科技资源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开放力度,完善科研事业单位国有科技资产管理办法,可探索作为经营性资产收益归单位支配,且不纳入预算总额;以国家实验室为龙头,建设一批面向全球引领前沿的枢纽型创新基地,打造跨学科、全链条的综合性开放创新平台。区域层面,加强技术交易市场和网络平台、产权市场等建设。微观层面,鼓励大企业发展开放式众创空间,支持大中小企业建立产业创新联盟、中小微企业建立联合创新平台,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双创”平台。

三是培育壮大新型研发机构。与德国相比,我国科研体系最大短板是缺少像弗劳恩霍夫学会那样联通基础研究和产业应用的中间研发机构,以致很多成果被束之高阁。一方面,推动科研机构和大学向“下游”的应用研究与产业化延伸,推动企业向“上游”的基础研究延伸,实现产学研融通创新。另一方面,加快建设一批以服务企业创新需求为使命的新型研发机构,瞄准产业高端和前沿技术,提升技术转化效率和产业创新能力。鼓励地方创办协同创新研究院、产业技术研究院、军民融合产业研究院等,支持央企和大院大所中从事应用研究和产业共性技术研发的机构独立出来,推动一批科研事业单位企业化改制,从财税政策等方面给予一定支持。(www.daowen.com)

四是加大人才自由流动力度。人才是融通创新的活力源泉。要进一步完善法规和配套措施,探索科研人员多点从业制度,允许其在完成本单位教学科研任务的前提下,有序自由开展创业或研究。改进人才评价和绩效考核制度,尽快出台职务发明条例,完善职务发明产权归属和利益分享制度,探索单位与发明人共有产权制度。实施顶尖人才全球招聘制度,落实好外籍人才在华申报项目、当首席科学家以及技术入股等制度,营造聚全球智慧的开放创新环境

五是强化科研项目融通创新。以重大科技项目为牵引,探索“政产学研金介用”融通创新的模式。有明确产品和工程目标的项目,可由创新能力强的龙头骨干企业牵头实施,推动创新资源向企业聚集。鼓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地方和企业建立更多联合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应鼓励大学、科研机构与企业联合申报,有的可明确中小企业的参与比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