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重新计算每股收益方案改动

重新计算每股收益方案改动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假设行权前一日的市价为每股11元,2×16年度基本每股收益为2.2元。

重新计算每股收益方案改动

(一)派发股票股利、公积金增资本、拆股和并股

企业发行在外普通股或潜在普通股的数量因派发股票股利、公积金转增资本、拆股而增加或因并股而减少,但不影响所有者权益金额的,应当按调整后的股数重新计算各列报期间的每股收益。股份数量和变化既不影响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也不改变企业的盈利能力,意味着同样的损益现在要由扩大或缩小了的股份规模来享有或分担。为了保持会计标的前后期可比性,企业应当在相关报批手续全部完成后,按调整后的股数重新计算各列报期间的每股收益。上述变化发生于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的,应当以调整后的股数重新计算各列报期间的每股收益。

【例10.9】某企业2×16年和2×17年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665万元和770万元,2×16年1月1日发行在外的普通股400万股,2×16年4月1日按市价新发行普通股80万股,2×17年7月1日分派股票股利,以2×16年12月31日总股本480万股为基数每10股送3股,假设不存在其他股数变动因素。2×17年度比较利润表中基本每股收益的计算如下:

2×17年度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400+80+144)×12/12=624(万股)

2×16年度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400×l.3×12/12+80×1.3×9/12=598(万股)

2×17年度基本每股收益=770/624=1.23(元)

2×16年度基本每股收益=665/598=1.11(元)

(二)配股

配股在计算每股收益时比较特殊,因为它是向全部现有股东以低于当前股票市价的价格发行普通股,实际上可以理解为按市价发行股票和无对价送股的混合体。也就是说,配股中包含的送股因素具有与股票股利相同的效果,导致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增加的同时,却没有相应的经济资源流入。因此,计算基本每股收益时,应当考虑配股中的送股因素,将这部分无对价的送股(不是全部配发的普通股)视同列报最早期间期初就已发行在外,并据以调整各列报期间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计算各列报期间的每股收益。

企业首先应当计算出一个调整系数,再用配股前发行在外普通股的股数乘以该调整系数,得出计算每股收益时应采用的普通股股数。

每股理论除权价格=(行权前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公允价值总额+配股收到的款项)÷行权后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www.daowen.com)

调整系数=行权前发行在外普通股的每股公允价值÷每股理论除权价格

因配股重新计算的上年度基本每股收益=上年度基本每股收益÷调整系数

本年度基本每股收益=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配股前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调整系数×配股前普通股发行在外的时间权重+配股后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

【例10.10】某企业2×17年度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9 600万元,2×17年1月1日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为4 000万股,2×17年6月10日,该企业发布增资配股公告,向截至2×17年6月30日(股权登记日)所有登记在册的老股东配股,配股比例为每5股配1股,配股价格为每股5元,除权交易基准日为2×17年7月1日。假设行权前一日的市价为每股11元,2×16年度基本每股收益为2.2元。2×17年度比较利润表中基本每股收益的计算如下:

每股理论除权价格=(11×4 000+5×800)÷(4 000+800)=10(元)

调整系数=11÷10=1.1

因配股重新计算的2×16年度基本每股收益=2.2÷1.1=2(元)

2×17年度基本每股收益=9 600÷(4 000×1.1×6/12+4 800×6/12)=2.09(元)

企业向特定对象以低于当前市价的价格发行股票的,不考虑送股因素。虽然它与配股具有相似的特征,即发行价格低于市价。但是,后者属于向非特定对象增发股票;而前者往往是企业出于某种战略考虑或其他动机向特定对象以较低的价格发行股票,或者特定对象除认购股份以外还需以其他形式予以补偿,因此,倘若综合这些因素,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行为可以视为不存在送股因素,视同发行新股处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