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建设一带一路国家语言互通:现状与前景分析

建设一带一路国家语言互通:现状与前景分析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带一路”核心区主要国家的强势语言很多,少数民族语言则更多,每个国家都很难在短时间内把这么多语言都作为本国学习或使用的对象。我们可以先从通用语入手来发展与“一带一路”核心区主要国家之间的语言互联互通建设。根据通用语,我们可以把与“一带一路”核心区主要国家之间的语言互联互通建设分为双边和多边两种形式,前者是国家通用语的建设,后者是区域通用语、跨区域通用语或世界通用语的建设。

建设一带一路国家语言互通:现状与前景分析

“一带一路”核心区主要国家的强势语言很多,少数民族语言则更多,每个国家都很难在短时间内把这么多语言都作为本国学习或使用的对象。我们可以先从通用语入手来发展与“一带一路”核心区主要国家之间的语言互联互通建设。根据通用语的定义、特点以及地理使用范围,我们可以把通用语划分为国家通用语、区域通用语、跨区域通用语和世界通用语四种。国家通用语(如巴基斯坦的乌尔都语)往往是一个国家的国语或官方语言,区域通用语(如中亚各国均使用的俄语)是指某一地理区域内所有或大多数国家共同使用的语言,跨区域通用语(如北非马格里布所有国家及西非大多数国家所使用的法语)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地理区域内所有或大多数国家共同使用的语言,世界通用语(如英语)是指全世界所有或大多数国家共同使用的语言(张治国:《“一带一路”建设中的语言问题》,2016:25)。

根据通用语,我们可以把与“一带一路”核心区主要国家之间的语言互联互通建设分为双边和多边两种形式,前者是国家通用语的建设,后者是区域通用语、跨区域通用语或世界通用语的建设(张治国:《“一带一路”建设中的语言问题》,2016:27)。双边语言互联互通建设的语种数量较多,成本较高,难度较大,使用范围也较小,但它可使交流双方感到更亲切、更深入和更接地气。正如李宇明(《语言学习与教育》,2015:252)所言:“欲表情、通心,需要本地区当地人使用的语言。”而多边语言互联互通的建设则正好相反,它的语种数量更少,成本更低,愿意学习的人更多,使用范围也更广,不足之处是“只能达意,难以表情,只能通事,难以通心”(李宇明:《语言学习与教育》,2015:212)。总之,双边语言互联互通建设和多边语言互联互通建设各有利弊,各得其所,但它们都是我们与“一带一路”核心区主要国家之间语言互联互通建设的内容。(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