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国企内部收益分配缺乏公平与效率原则

国企内部收益分配缺乏公平与效率原则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国有企业高管年薪与职工的平均年薪之比不断扩大。国有企业内部分配失衡的问题,不仅与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有关,还与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有密切的关系,但目前国有企业收益分配体制的不完善是国有企业内部工资高低悬殊的根本原因。

国企内部收益分配缺乏公平与效率原则

公平与效率原则是改革和完善国企收益分配体制的基本原则,建立完善的国企收益分配体制既要促进国企发展,提高其运营效率,又要保证社会公平,而国有企业内部的收益分配制度是国企收益分配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国企内部收益分配也应该遵循公平与效率的原则。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国企收益进行内部分配时偏离了公平与效率的原则,由于企业内部的分配制度完全由管理层自己决定,企业内部分配制度改革,在改变了旧的“大锅饭”“铁饭碗”平均主义分配制度的同时,又制造出新的更大程度的分配不公,产生了很多矛盾和问题,总体来讲,国有企业内部之间的收益分配关系主要是国企高管与普通员工之间、正式职工与非正式职工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因此,国企内部收益分配的矛盾,也表现为这些利益主体之间收入分配的矛盾。

1.国企高管与普通职工之间的收益分配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国企改革的深入,国有企业内部的利益分配格局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我国国有企业高管年薪与职工的平均年薪之比不断扩大。比如,2015年3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发布的《中国薪酬报告》数据显示,企业内部不同群体收入差距过大:2011年,2032家上市公司中高管平均薪酬为47.1万元,职工平均薪酬为8.2万元,相差5.74倍;其中相差最大的竟然达到112.77倍。[7]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高管薪金已经普遍高于一般行业以及国有企业的员工,并呈现出一种越来越大的趋势,这种有失公平的收益分配方式,既打击了普通员工的积极性,又不利于企业的成长和社会的长远发展。(www.daowen.com)

2.国企正式职工与非正式职工之间的收入差距大

出于企业发展的需要,国有企业经常会雇用一些非正式职工来完成相关的工作。对这些编制外的工作人员,国企实行按身份分配的政策,工资待遇与国企正式职工不一样。国企在非正式员工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方面与正式职员的激励有着根本性的区别:一方面,国有企业对正式员工的薪资、奖金、非物质性的奖励等方面十分重视,会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正式职工进行职业培训和职业生涯规划等;另一方面,国企的非正式员工享受不到正式职工的很多待遇,不仅工资水平低下,而且不能享受国企的各种福利。这种工资差别,不但打击了非正式职工的积极性,影响其工作效率的提高,而且还严重违背了公平原则。

国有企业内部分配失衡的问题,不仅与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有关,还与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有密切的关系,但目前国有企业收益分配体制的不完善是国有企业内部工资高低悬殊的根本原因。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国企收益分配体制虽然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但是由于国企收益分配体制中依然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致使体制改革的步伐缓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