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破小家立大家——陈金义的创业故事

破小家立大家——陈金义的创业故事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98年5月22日,陈金义开了一个有两位集团高层领导参加的家庭会议,向家庭成员吹了一些开刀的风。对其他一些亲戚,该降职的降职,该辞退的辞退,该去读书的去读书,连陈金义原任供应部长的妻子,也退居二线。其实做出这样的决定,陈金义也承受了很大压力。陈金义的回答是:不会失控。破小家,立大家,市场一定会给这场改革以应有的回报。

破小家立大家——陈金义的创业故事

从怀揣500元钱闯天下,到拥有资产总额5亿元人民币的浙江金义集团董事长陈金义,荣获过各种荣誉称号。把企业做大以后,各种各样的问题也暴露出来,如何处理好自己的亲戚在公司里的关系问题尤为突出。当时在金义集团,仅直系亲戚就有三十多个,大多数都处在中层和高层领导岗位上,其中有陈金义的大哥、二哥、侄子、舅子等。他们在企业的创始阶段,为企业的发展立下汗马功劳。但他们先天不足是素质普遍偏低,许多人不能适应形势的要求,并且在自觉不自觉中影响了企业的形象和管理。而且一些处在关键领导岗位上的亲戚对外来优秀人才怀有戒心,不大胆提拔和使用他们,致使集团辛辛苦苦找来的人才白白流失掉。比如,公司曾有两个门卫是陈金义的亲戚,发生什么事后,他们会很自傲地说:我是陈金义的亲戚,你们是外人,管得着吗?再比如,总经理傅强,精明能干,当时负责涪陵分公司的工作,短短一年多时间,涪陵的几家企业全部都走上正轨,年销售达七千多万元。陈金义有心想调他回总部任职,但他迟迟不表态,因为怕卷人家族的是非中。这些都造成了企业管理无法上台阶,开支浪费惊人,新技术新产品开发滞缓。这时的陈金义认识到:企业达到一定规模后,家族化就成了企业再上台阶的一大障碍。任人惟亲留不住优秀人才,以亲情为主要维系的家长式管理无法适应现代大企业的运转,必须向家族制开刀。

1998年5月22日,陈金义开了一个有两位集团高层领导参加的家庭会议,向家庭成员吹了一些开刀的风。6月26日,集团对不适合担任目前工作的亲戚进行了重新安排:大哥退职、二哥退休、三哥比较年轻,选择下基层锻炼,由副总裁调到下面一个市场当经理。对其他一些亲戚,该降职的降职,该辞退的辞退,该去读书的去读书,连陈金义原任供应部长的妻子,也退居二线。陈金义自己则辞去集团总经理之职,只任董事长,聘请了有较强管理能力的年轻“外来族”傅强担任总经理。这个举动不亚于一场七级地震,在企业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

亲戚中的一部分人不理解,也哭过闹过。一位亲戚在被重新安排后质问陈金义:“你有没有把我当亲戚看?”陈金义回答:“你本来应该和公司的普通员工一样,但你什么时候把我当成公司的老总看待过呢?”其实做出这样的决定,陈金义也承受了很大压力。陈金义也并不是一个无情无义的人。1986年他带着500元走出小山村,开始打工创业,1988年借款1万元办起了一家蜂业经营部,从那时起,他就从家乡陆续带出了一批“家乡军”,上有他的父辈及6位大哥大姐,下有四邻八乡沾亲带故的乡亲。后来企业发展了,凡有亲朋好友来投,他一般都顾情收下。金义集团的发展壮大,有他们的一份功劳。为了让他们安心,所有离开公司的亲属,一律享受公司职工的退休待遇,在他们的有.生之年,每月工资照发。由于陈金义的大哥率先接受调整,以及后来集团的一系列变化,亲戚们都慢慢理解了,渐渐找到了自己合理的位置。打破家族制并不意味着家族人员一概不能参与决策与管理,而是要创造一种平等的环境,让企业每个成员都能够在平等的起跑线上,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www.daowen.com)

陈金义也并不是举贤避亲,他的目的是要把金义集团建成一个“跑马场”,不管是不是亲戚,都得在公平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他有一位亲戚就是过五关斩六将才保住了部门经理的位置。撤去“保护伞”,踢破“铁饭碗”,有利于他们克服惟我独尊、固步自封和依赖攀附心理,激发改革、竞争意识,迅速成熟成才。事实也证明走出这艰难的一步是符合市场规律的,管理人员削减40%,车辆费用省掉一半,光这两项,一年就可节约费用1千万元;大量优秀人才得以走上公司领导岗位,其表现的才干和效率令人心服口服。有人问陈金义,现在集团“大权外落”,老板是否当得放心,会不会失控?陈金义的回答是:不会失控。因为公司的管理要靠法治,而不是靠人治,制度第一,感情第二,只有依靠严格的制度来管理,老板才能当得既放心又省心。破小家,立大家,市场一定会给这场改革以应有的回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