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迪庆州医院儿科中心建设初见成效,致力降低婴幼儿死亡率

迪庆州医院儿科中心建设初见成效,致力降低婴幼儿死亡率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多年来,迪庆州人民医院儿科的短板造成迪庆州婴幼儿死亡率居高不下,当地医院医疗设施设备缺乏的短板使得当地高原病多发的现象更加突出。针对迪庆州新生儿死亡率高的问题,继续组织昆明市儿童医院进行专帮。通过帮扶,迪庆州人民医院三大中心建设已初见成效,目前介入室已完成建设,大型C臂已投入临床使用,已开展冠状动脉造影61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24例、起搏器植入16例。二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迪庆州医院儿科中心建设初见成效,致力降低婴幼儿死亡率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打赢深度贫困地区健康扶贫攻坚战决策部署,根据《云南省健康扶贫30条措施》和《云南省解决基本医疗有保障突出问题的工作标准》,迪庆州紧紧围绕努力让困难群众“看得起病”“方便看病”“看得好病”的目标,深入实施的“组团式” “造血式”的“123”帮扶方式,助推迪庆州如期高质量打赢健康脱贫攻坚战。

(一)精准对接人才需求,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专家队伍

2016年6月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院(以下简称瑞金北院)就承担起了对口支援迪庆州医院的任务。2018年,瑞金北院和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牵头,联合云南省肿瘤医院、昆明市儿童医院等8家医院对迪庆州人民医院进行“组团式”帮扶,提升迪庆州人民医院服务能力。一是利用“组团式”帮扶项目,变输血为造血。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迪庆州的健康扶贫“组团式”帮扶,“持续输血”是基本保障,“精准造血”才是长久之计。因此,迪庆州利用“组团式”帮扶项目,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强化专业技术指导和专科人才的培养。自2016年6月至今,瑞金北院共派驻医疗队7批35人驻点支援迪庆州,专业涵盖神内、神外、普外、心内、麻醉、ICU、骨科、检验、放射、护理及行政管理等多个学科。迪庆州人民医院共选派8批128人次到瑞金北院进修学习。昆明市儿童医院为迪庆州医院开展了为期半年的培训,共培训了4名医生和7名护理人员。二是借助“组团式”帮扶项目,变见习为专家。2020年以前,迪庆州没有三甲医院。然而,借助“组团式”帮扶项目,在云南省卫生健康委、瑞金北院和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等多家单位的支持和帮扶下,迪庆州终于在2020年结束了没有三甲医院的历史,成功创建了三甲医院迪庆州人民医院。目前,该医院已建成1个院士工作站、4个省级专家基层工作站、7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儿科全体医护人员掌握了新生儿窒息复苏等急救技能,并能独立开展经口气管插管等4项高难度儿科诊疗。三是通过“组团式”帮扶项目,变空白为突破。近年来,在瑞金北院和云南省级医院、昆明市对口帮扶医疗队的指导下,迪庆州人民医院积极实施心脏冠脉治疗、起搏器植入、先心病介入封堵等新项目,填补了州内10余项技术空白。不仅如此,2018年,通过“组团式”帮扶项目引入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科研力量,迪庆州人民医院建立了儿科临床科研,成功申请了云南省科技厅立项项目《双指标筛查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技术在云南高海拔地区的应用研究》,聚焦高原地区儿童多发病临床科研,打破了迪庆州儿科科研项目零的纪录。

(二)精准对接发展需求,补齐两项制约短板(www.daowen.com)

儿童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发展的未来和希望,而完善的设备设施是提升一个地区医疗服务水平,促进卫生事业快速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多年来,迪庆州人民医院儿科的短板造成迪庆州婴幼儿死亡率居高不下,当地医院医疗设施设备缺乏的短板使得当地高原病多发的现象更加突出。相应的对策如下:一是建立“专帮机制”,补齐迪庆儿科短板。2018年,云南省卫生健康委进一步加大对迪庆州的帮扶,派专家组到迪庆州把脉问诊健康扶贫短板,建立“N对1”组团式帮扶模式的省州“专帮机制”,制定8个具体帮扶方案,精准发力。针对迪庆州新生儿死亡率高的问题,继续组织昆明市儿童医院进行专帮。2018年5月27日,迪庆州人民医院在儿科的基础上新建新生儿科(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设置重症监护床15张,补齐了迪庆州儿童健康的最大短板。由于专帮新生儿科的建立,2018年,州医院儿科门诊就诊较2017年增加319%,年度平均病床使用率达82%,新生儿内科外转病人降至0。通过综合专帮,2018年底,全州婴幼儿死亡率下降到13.46‰,较2015年专帮前下降25%,坚定了贫困地区患病儿童家庭脱贫的希望和信心。二是用活“专帮机制”,补齐设备设施短板。近年来,迪庆州人民医院对照三级甲等医院建设要求,梳理医院能力建设必需设备清单,通过“三区三州”打包经费倾斜、对口支援医院支持、社会力量等帮扶机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医疗设备更新,于2020年成功创建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与此同时,全州县级医院在沪滇对口帮扶项目的大力支持下,累计投入4950万元资金用于加强迪庆州医院设备能力建设,购置大型C臂、高排螺旋CT等医疗设备,打造高原心血管疾病专科。此外,在瑞金北院帮扶期间,迪庆州投入卫生信息化应用能力提升试点资金322.7万元,用于迪庆州人民医院、德钦县人民医院、维西县人民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以提升远程医疗会诊能力。

(三)精准对接疾病防治需求,建设三个中心

迪庆州平均海拔3380米,属于高原区,绝大多数居民都患有不同程度的高原病。针对这一问题,专帮医院通过“组团式”帮扶,于2018年启动了针对迪庆州人民医院“三个中心”(高原病防治中心、脑卒中中心、胸痛中心)的建设工作。一是省医牵头,分类指导。为降低迪庆州居民不同程度高原病的发病率,做好提前预防和后期治疗工作,云南省卫生健康委优先安排省级专项资金,分别支持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指导帮助迪庆州人民医院建设高原病防治中心、胸痛中心,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指导帮助迪庆州人民医院建设脑卒中中心,提升迪庆州人民医院对高原病、胸痛、脑卒中等疾病的预防和临床诊治能力,补齐迪庆州死因监测和高发疾病救治能力短板,减少相关疾病死亡率。通过帮扶,迪庆州人民医院三大中心建设已初见成效,目前介入室已完成建设,大型C臂已投入临床使用,已开展冠状动脉造影61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24例、起搏器植入16例。二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2018年以来,省卫生健康委指导迪庆州加强慢性病规范管理,对已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2型糖尿病肺结核病、严重精神障碍等建档立卡患者,按照“签约一人、履约一人、做实一人”的要求,落实签约后的履约服务。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截至2020年5月31日,迪庆州在签建档立卡高血压患者4699人,履约4685人,履约率为99.7%;在签建档立卡糖尿病患者309人,履约307人,履约率为99.35%;在签建档立卡严重精神障碍患者571人;在签建档立卡肺结核患者164人,履约163人,履约率为99.3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