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怒江州科技扶贫:探索经验与主要做法

怒江州科技扶贫:探索经验与主要做法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怒江州2019年组织申报并实施了泸水市老窝镇产业强镇项目,2020年组织申报了兰坪县通甸镇产业强镇项目,进一步提高了怒江州因地制宜谋划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怒江州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培育一批脱贫致富带头人,2017年以来累计投入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资金874万元,大大提高了从业人员的素质。二是选派科技特派员助力脱贫攻坚。

怒江州科技扶贫:探索经验与主要做法

(一)选好产业是抓好科技扶贫的前提

脱贫致富,产业当先。预则立,不预则废。农业产业是创造财富、支撑经济发展的源泉,是贫困县发展的命脉,也是贫困户稳定增收、精准脱贫、可持续发展关键所在。怒江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顶层设计,充分发挥专家“智囊团”作用,充分调研、论证,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智力和技术优势,改变过去种植养殖中的小、散、弱的传统农业发展方式,因地制宜,挖掘潜力,瞄准大、集、强新兴农业产业进行攻关,针对怒江州泸水市、贡山县、福贡县、兰坪县4县(市)农业产业现状与特点,加强农业产业策划与规划,紧紧围绕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的标准,实施以草果、有机茶、羊肚菌、砂仁、特色蔬菜、特色水果中药材、高黎贡山猪、黄牛、山羊、生态土鸡、中蜂为主的种养殖业、加工储运服务业及基础设施保障体系建设,引导带动贫困户参与到这些产业中来,脱贫致富。截至2019年底,全州完成羊肚菌种植2726亩,楤木、魔芋等特色蔬菜种植33725.62亩,草果种植50200亩,有机茶种植19000亩,在福贡县实施砂仁种植9340.2亩,实施杧果、柑橘等特色水果种植6560亩,中草药材种植14470亩,黄牛养殖8100头,生猪养殖35850头,山羊养殖21900头,家禽养殖26.3万羽,中蜂养殖9000箱。针对部分乡镇迁出地扶贫产业发展质量不高、产业种植规范程度较低等问题,围绕搬迁贫困户发展产业的需求,怒江州组织开展“产业培训进农家、科技入户富万家”活动,采取“产业清单+培训项目清单+培训意愿清单”三单对接培训模式,开展茶叶、草果等的种植培训,培训农户达240多人。全州深入推进产业扶贫,大力发展草果、花椒、砂仁等绿色香料产业,绿色香料种植面积达144.44万亩(其中草果111.45万亩),覆盖贫困群众16万余人,增收效益逐步显现。全州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农户”等方式,完善带贫益贫机制,组织推进蔬菜、水果、中药材、生猪、肉牛等高原特色种养业,产业覆盖有产业发展条件建档立卡贫困群众的96%,有力支撑贫困户收入达标。草果产业是怒江州最主要的脱贫产业,目前贡山、福贡、泸水三县(市)已有群众1.74万余户6.09万余人发展种植,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约1.13万户3.96万余人,带动贫困户人均增收2700余元,直接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约1.08万户3.78万人脱贫。

(二)立好项目是抓好科技扶贫的基础

项目是支撑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是脱贫攻坚的助推器。怒江州立好项目的措施如下:一是积极组织实施农业农村部产业强镇项目。自2018年以来,农业农村部在全国启动了农业产业强镇建设示范行动,项目以乡(镇)为示范建设载体,围绕培育乡土经济、乡村产业,聚集资源要素,壮大农业主导产业,培育产业融合主体,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建立健全体制机制,通过股份合作、“保底收益+按股分红”、订单农业等形式与贫困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多元化产业格局,积极推进乡村产业全面振兴,带动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助力产业脱贫攻坚。怒江州2019年组织申报并实施了泸水市老窝镇产业强镇项目,2020年组织申报了兰坪县通甸镇产业强镇项目,进一步提高了怒江州因地制宜谋划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启动2020年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项目。按照农业农村部首次启动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项目的部署,结合云南省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工作安排,怒江州的4个县(市)聚焦8大重点产业,申报鲜切花和蔬菜(含草果)等2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每个项目获国家10000万元支持),通过项目的实施,串珠成线、连块成带、集群成链,全面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推动“小特产”向“大产业”转型升级,促进鲜切花和蔬菜产业形成集群,带动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三是整合各类涉农资金,聚焦农业产业重点。怒江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进行重大战略部署,于2019年9月成立了怒江绿色香料产业研究院。短短两年时间,其投入草果重点实验室建设、种质资源圃建设、资源收集利用、新产品研发等各类科技项目的经费逾2000万元。云南省农业农村厅与财政厅统筹1000万元中央财政资金实施专业合作社示范建设项目,重点扶持培育怒江州20家有发展潜力、带贫能力突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所扶持的2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规范化管理提升、组织化程度提升、生产加工能力提升、带贫能力提升方面已有显著成效。怒江州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培育一批脱贫致富带头人,2017年以来累计投入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资金874万元,大大提高了从业人员的素质。

(三)用好人才是科技扶贫的核心

产业发展靠科技,科技得靠人才支撑。云南省整合农业农村科技和人才资源,鼓励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农业科研推广机构、农广校及各级农技人员深入农村,走进田间地头,发挥科技、人才优势和作用,开展科技咨询服务、技术指导、试验示范和推广培训。一是组建专家服务团,进行对口帮扶。支持农业农村部“三区三州”云南科技服务团在怒江州的工作,专门成立了专家服务团,由5个产业技术体系的25名专家组成,直接对口指导怒江州。2020年,农业农村部科教司依托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在原有产业扶贫技术专家组基础上,加大科技力量,组织27个产业技术体系的百名专家组建云南脱贫产业技术顾问组,紧盯市场需求,聚焦选用好品种、推广好技术、引荐好企业、建立好机制、讲述好故事、树立好品牌“六好”目标,开展全产业链科技服务,助力脱贫县把特色产业打造成支柱产业、富民产业。二是选派科技特派员助力脱贫攻坚。2019年,省级涉农高校及科研院所选派97名特派员,州级涉农部门派出73名科技特派员,并从驻村工作队员中选择85名专业人才,派往255个行政村,实施“1名科技特派员联系1个行政村,服务1家企业或合作社,指导1个产业发展,培养1批本土人才”的模式,强化科技特派员、村委会、经营主体、产业项目、人才培养五方联动,提高科技特派员服务质量和效益。科技特派员“结对”农村经营主体,以产业为载体,帮扶科技成果转化,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指导示范基地建设,开展现代农业科技培训,提供市场信息咨询服务。同时,科技特派员还负责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传播现代农业科技,指导农村提升人居环境,服务农村公共卫生,潜移默化转变落后地方群众的陈规陋习,积极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三是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充分整合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和高素质农民培育等项目,强化培训,为产业扶贫培养人才,推进“志”“智”双扶,激发内生动力,围绕怒江州重点产业,采用从课堂到田间、从基地到农户等多种形式“就近就地”“农学结合”开展培训。办好怒江州新时代农民讲习所,组建新时代文艺宣传队,开展怒江脱贫攻坚精神巡回宣讲,组建扶贫宣传专班,推进“七个一”措施,实施好“乡村能人”培养工程,开展好州、县、乡、村扶贫干部能力素质培训全覆盖,共举办91期,培训234881人次。(www.daowen.com)

(四)配好模式是科技扶贫的关键

科技扶贫效果好不好,关键看利益联结机制成功与否,能否激发内生动力,释放活力,确保产业做大做强、可持续发展。因此,创新产业扶贫模式至关重要。怒江州充分利用资源禀赋,因地制宜,探索了不同的发展模式。一是怒江草果模式。针对云南省怒江州草果种植产业管理粗放,草果开花结实率低、产量不稳定、品质差异大等产业发展问题,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结合云南省人才扶贫行动计划的实施,立足怒江贫困地区实际,选准草果作为特色主导产业,统筹所内外的相关资源,搭建草果产业研究科技平台和支撑体系,强化科技创新与应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采取“草果+科技+基地+农户(贫困户) +企业”运营模式,不断提升怒江地区草果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做精、做特、做出怒江草果品牌。上述一系列的措施,有效地带动了怒江草果产业发展,增加了草果种植农户的收入,为怒江农业产业脱贫做出了重要贡献。二是怒江泸水市老窝多多农园香橼模式。利用当地特色资源香橼及引进晚熟沃柑,以省委下派工作队引入国际知名电商拼多多入住怒江扶贫资助为契机,以“科技+特色农产品+电商平台+基层党建+合作社+新农人”的绿色新技术集成模式,带动老窝乡13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三是怒江上江杧果模式。充分利用当地气候条件,引进优良品种发展商品生产,错季发展特色产业,以“政府引导+科研单位+示范基地(合作社) +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培育村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五)抓好督导是科技扶贫的保障

项目好坏,重在落实。加强扶贫资金监测调控,成立资金督查组,对4县市定期开展督查,每月定期通报财政涉农整合资金支出进度。2019年,怒江州共落实到位各类扶贫资金81.7亿元, 《怒江州扶贫项目实施方案》涉及37类项目,落实到位资金75.72亿元,完成投资80.16亿元。开展脱贫攻坚专项巡察“点穴”行动和“蹲点式”暗访督查检查,对扶贫项目全面排查,杜绝“黑天鹅”“灰犀牛”现象发生。深入贯彻落实省级挂牌督战产业扶贫任务,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分别选派3名处级干部下沉到泸水市、兰坪县、福贡县参战,每月到3个县市对产业扶贫工作开展现场指导,并帮助3个县市排查梳理产业扶贫问题23个,督导项目资金整改到位,使项目落地生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