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构建双向式供需产业政策体系

构建双向式供需产业政策体系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传统的产业政策也就成为一种单向式的供给推动式的政策体系。所谓的需求拉动式的产业政策,在当前的世界经济中更多的体现为政府的公共采购政策。在欧盟的“里斯本战略”中,运用公共采购刺激创新发展,已经成为欧盟国家的一项重要的产业政策选择而得到广泛的推崇。在欧盟委员会的大力推动之下,目前公共采购已经占欧盟国家GNP总额的16%,它已经成为欧盟各成员国政策制定者推动“里斯本战略”可以使用的最为重要的政策工具之一。

构建双向式供需产业政策体系

传统的产业政策往往更多的关注于企业,或者产业的供给能力,其作用机制更多的表现为通过政府的行政干预政策,调节资源在不同部门、不同企业之间的配置,从而影响社会的生产能力。在具体的政策选择中,常见的一些政策手段,如税收政策经济补贴、贸易保护等,更多是通过挑选赢家的方式,对于特定的企业或者特定的产业进行目的性很强的扶持,或者限制。在这些产业政策的作用下,受这些产业政策工具影响的产业或企业,往往会根据政府的战略目标调整自己的生产能力,以此来改变整个社会的产出水平与产出结构,因此,这些产业政策所关注的往往是社会生产,或者说社会产品的供给能力。传统的产业政策也就成为一种单向式的供给推动式的政策体系。

然而,随着现代产业政策的兴起,特别是创新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的体现,无论在西方发达国家,或者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一些需求拉动式的产业政策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关注,现代产业政策体系也从纯粹的供给推动式,转向供需双向式的产业政策体系。

所谓的需求拉动式的产业政策,在当前的世界经济中更多的体现为政府的公共采购政策。通过政府战略性的公共采购计划,引导创新的发展,推动社会经济的更快增长。

创新经济学家认为,对新产品与新服务的市场需求是影响企业R&D投资的最重要的因素。企业的创新成果只有存在潜在的市场需求,并且可以转化为经济利润,企业才会有动力进行创新活动。然而,在新古典主义所提倡的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下,只有市场自发的进行资源的配置,政府只是充当保证市场机制正常运营的角色,在这样的经济机制之下,企业的创新产品或者服务就必须完全依赖市场机制的运转来获得市场的认可,从而转化为经济利润。可是创新行为是存在不确定性的,或者创新成果能否得到市场的认同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在一个创新成果尚未产生时,其对应的市场也不会存在,那么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由于难以保证其创新行为能够产生足够的市场需求,能够转化为足以补偿其创新成本还有剩余的经济收益,这将制约其创新动机。即使企业认识到其创新成果能够在未来产生足够的市场需求,但是由于市场对于某一创新成果的接受是需要时间的,那么即使创新主体的创新行为获得阶段性的成果,那么它们也只有等待得到市场的初步认可后,才会大量投入进行下一阶段的创新活动,这同样也就限制了社会的创新速度。

为了降低企业进行创新行为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创新经济学家主张通过政府采购,为企业的不存在现实市场的创新行为的成果——创新产品与服务,也就是为前商业化产品提供一个引导性市场,以此降低创新主体所面临的市场的不确定性,或者利用公共采购创造一个自由市场所无法在短期形成的需求规模,以保障企业的创新行为能够获得足够的经济利润,来刺激企业的创新行为的发展,推动社会的创新能力的提升,进而维持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增长。(www.daowen.com)

公共采购不仅可以降低创新主体所面临的市场的不确定性,还可以为其分担一定的创新成本。通常而言,一个创新企业为获得创新成果而投入的要素需要在未来在市场上销售创新产品或者服务的时候逐步摊销,其创新成果的市场规模将直接决定其创新成本的回收周期。一个创新型企业投入一定的创新投入开展一项创造行为,所面临的风险就是市场的不确定性,即使公共采购能够保证产生对于创新产品或者服务的市场需求,但是如果无法在规模上达到一定的水平,就仍然无法抵消创新企业的巨额创新投入,这样仍然会限制其创新动机。而如果在一个绝对自由的市场机制条件下,一种产品或服务市场的培育往往是缓慢的,它们往往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得到顾客的接受。在这种情况下,公共采购就可以发挥其规模巨大的优势,在短期内为该创新产品提供一个较大规模的市场需求,或者为企业的创新成果提出一个高于市场正常水平的报价,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即是为创新企业分担了一部分创新成本,这也同样消除了创新企业的后顾之优,推动其创新行为的发展。

公共采购对于创新的促进作用还表现在其可以为创新企业扮演“聪明的顾客”(intelligent customer)的角色。通常而言,相较于企业,政府拥有更多的基础性知识,这就决定了其能够在跨越不同部门的市场中,察觉技术的变动趋势,它们将拥有更为先进的解决方案的相关知识,从而具有推动市场主体的创新工作的发展的能力。一旦政府利用其所占有的知识存量对某一方面的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一定的预期以后,它们就可以明确向各市场主体,也就是公共采购活动的供应者,提出其创新方案的具体的功能、成本以及质量等多个方面的要求,利用这些要求为企业的创新行为指明方向,引导企业的创新行为。在完成公共采购方案的时候,还可以对企业的创新成果进行检查与考核,从而保证了创新成果的实际效果。这样,公共采购就可以从需求的角度着手,起到引导社会的创新行为的作用。据国外的最新研究表明,在很长的时间内,在许多领域内,公共采购比直接向企业提供研发补贴更能激发创新,而且在创新动力鲜明的技术领域或研发密集型领域,国家往往比其他私营部门拥有更大的需求。[10]

就目前世界的创新政策的发展来看,利用需求引导微观主体的创新方向,从而来引导社会的创新行为的发展,已经成为创新政策的新的趋势。在欧盟的“里斯本战略”中,运用公共采购刺激创新发展,已经成为欧盟国家的一项重要的产业政策选择而得到广泛的推崇。在欧盟委员会的大力推动之下,目前公共采购已经占欧盟国家GNP总额的16%,它已经成为欧盟各成员国政策制定者推动“里斯本战略”可以使用的最为重要的政策工具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