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有了规模,很难是单独一家公司。如果不是,有5家或6家公司会围绕着你的产业链来进行,有可能是5家公司的股东,但是并不见得是5家公司的董事长,有可能是5家公司的大股东,但并不见得是5家公司的总经理。这时候你可以用这种方式决定让哪家公司赚钱,哪家公司亏钱,哪家公司多赚,哪家公司少赚,哪家公司活着,哪家公司倒闭,而这方法叫控制。所以未来在做整个盘子的时候,必须清楚该怎么控制公司。
控制防火墙体系的公司有三种方法:第一种叫财务线;第二种是法律线;第三种是股权线。财务线是作为老板,要能够控制公司的哪个利润大,哪个公司利润少。做激励也好,做收入也好,都可以;法律线是在所有法律体系上让公司的运作体系变得更完善。换言之,公司发展由小变大过程当中,能不能撑得住未来的规模型的系统。如果体系跟结构撑不住,表面看上去营业额高,其实公司命不久矣。关键能不能撑得住未来的发展,这个体系化怎么运作,所以一般来说叫法律线;第三个股权线,就是指哪个公司股权多,哪个公司股权少,有些公司占的股份是非常少的,只占5%到10%之间,但你不能失去控制权,在体系里不是超过51%就是控制公司,这是大部分人的误解。只要协议合法,章程合理,其实也可以。所以未来做防火墙的结构,公司可能不是一个人当股东,可能销售公司有很多股东,然后你另当,那股东的结构和你的体系,跟未来的发展必须呈现合法化、结构化的过程,我们把这种体系称为防火墙结构。
防火墙最重要的是保证安全,不是不能跟别人合作,合作很简单,但应该知道怎么做,做什么决定。公司觉得体制该怎么做,怎么保证公司更安全、有效、合法、合理合情地运转。
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上面提到的四种防火墙的基本结构。第一种开公司有代理商,有供应商,单细胞公司不可取,所以成立销售公司,由这家公司来面对销售公司对代理商,代理商之后有供应商公司,分投资的时候投资给投资公司。一个人有技术,投资给公司可以,但不如成立技术公司来投资公司,这就是所说的简单的上下左右的四个防火墙。
公司在规模小时没必要做这么详细,因为做详细需要5张营业执照,财务管理也很棘手。但是随着公司由小变大,可以把销售公司引进能力强的高管,这几个人只要销售好就可以分红。相对来说,如果股权结构和章程不清楚,你要成为绝对的控股股东。绝对的控股股东的股份是51%,董事会权限的51%,如果随着稀释,别人入股,同比例稀释,如果你的股份小于50%怎么办呢?也可以,做一致行动人。加股东签署联盟协议,由本人或他本人代表你的股东出现,只要大于51%也可以,这叫基本的防火墙理论。(https://www.daowen.com)
层级制防火墙,公司利用销售总公司,然后分成区域,区域分省,省分市,每个市反占10%或是5%的股份。让每个人按照能者多劳、多劳多得的方式来进行。但有三点要注意,不是为防别人,而是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公司中,这是第一种防火墙,层级制防火墙。
第二种防火墙很简单,如果有公司跟另外一个目标公司合作,这个目标公司很难攻。所以改变一下,成立中间公司,然后把具有影响力的人变成公司的股东,对方占股80%,自己占股20%。之后,与另外一人再成立一个公司,分出去。这样不断开公司,将业务卖出,开出很多公司,我们称为中间架防火墙。
一家公司虽然有利润,但以这些利润来上市比较难。把亏损放进去,再把公司做并购后上市。由于公司利润变高,估值增加,所以在资本市场获利会比单纯的买卖市场上挣得多。当利润变高,拿变高的利润或资本溢价的过程,或者市值的倍数来收购公司,所以目前在市场上看到很多公司展开大规模收购的不可思议的现象。做市场的公司往往利用时间差,只要能在未来两三年之内,或者是跟某一家上市公司谈好,只要做到某种规模,就可以收购。所以表面上看上去不可能,但公司非常厉害。买了我的产品后,送的产品比买的更高价,为什么?只要市场变大,把体系装到自己的体系里来,把体系安置在上市公司,上市公司收购时,股价高就可以获利,所以各做各的事,各获各的利。就像你做某一件事时,帮一家公司设计体系,公司很好,规模也好,已经签了两家拟收购协议。只要做到这种程度,上市公司就会收,所以我们做公司不见得一定要成为上市公司的老板,卖给别人也是一样,卖完之后将钱拿回来。
股东开公司,公司100%控股一家公司,而这类公司我们称之为剥离型防火墙,即业务保留不能丢,成本剥离。剥离有好几种剥离方式,成本剥离可以把业务保留下来,成本剥离开,这是一个基本方式。而这种方式管一方的方式很强,让公司发展很好的原因是因为给公司设立了一个很好的结构,让股东觉得舒服。权限必须得到限制,然后让体系变得科学,财务必须经过审计,这样的话公司的发展会相对比较好一些,这是四种防火墙的基本结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