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共苦同在?聚焦痛点共筑合作精神

共苦同在?聚焦痛点共筑合作精神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经常讲同甘共苦,每个企业都希望员工能与企业同甘共苦。但实际上同甘共苦不是一回事情,“同甘”是“同甘”,“共苦”是“共苦”,“同甘”靠制度,靠规矩,这叫“同甘”。——经济学家厉以宁生活中,我们往往觉得只能同甘不能共苦的人有很多。即便是血脉相连的亲人,仍旧还是逃不过利益的诱惑,真是应了商场中的那句话:只能共苦不能同甘。可以说只能共苦不能同甘,已经成为合伙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共苦同在?聚焦痛点共筑合作精神

我们经常讲同甘共苦,每个企业都希望员工能与企业同甘共苦。但实际上同甘共苦不是一回事情,“同甘”是“同甘”,“共苦”是“共苦”,“同甘”靠制度,靠规矩,这叫“同甘”。

——经济学家 厉以宁

生活中,我们往往觉得只能同甘不能共苦的人有很多。但生意场上恰恰相反,只能共苦不能同甘的人有很多。这一点儿都不奇怪,生意场上的确如此。

创业之前,各位合伙人可谓是心怀满腹凌云壮志,只想着如何赶快把企业做起来,如何赶快让创业项目步入正轨,如何筹备创业前期的各种资源。对于后面的事则很少考虑,甚至都不曾想过企业赚钱了、日子好过了之后如何分钱的问题。在权利的分配上,创业初期一般也会只想着全心全意为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奋斗,只要企业能生存下来,谁当家、谁付出多一点都无所谓。大家可能都觉得在企业生存困难的时候,没人会计较这些,无所谓,一切为了企业。

的确如此,这就是创业者的典型心理。在创业初期的时候,共沐风雨、两肋插刀不在话下,先让企业活下来再说。

但是,等企业市场扩大了、业务更多了、钱也更多了,收回了成本,产生了利润,原始合伙人之间自然就出现了如何分钱和分权的问题。这个时候,谁都会觉得自己是对企业发展最重要的那个人,是对企业贡献最多的那个人,自然也想得到更多的分红和权利。矛盾的凸显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现实中,因为权和利的分配而反目成仇,甚至对簿公堂的不在少数。远东皮业的父女也曾因为利益分配问题而反目成仇。

曾经的猪皮革产销行业的老大——远东皮业,父女共同为企业的发展立下汗马功劳,但也因利益分配的问题而闹出了僵局。

远东皮业也是一个家族企业,位于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由王氏兄弟四人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并一步步把企业做大。这四人分别是父亲王大同与母亲蔡爱华的长女王萍、老三王敏、老四王怀和老五王楚均,他们也都是远东皮业的高管。

企业越做越大,但姐弟四人之间的感情却越来越糟,矛盾越来越深。矛盾的根源还是直指利益的分配问题。王氏家族成员曾签有一份《股权协议书》,协议显示:王氏家族的股份共五股,其中蔡爱华半股、王萍一股、王敏一股半、王怀一股、王楚一股。(www.daowen.com)

老三王敏曾任远东集团的董事长兼总裁,认为集团是靠着他在广州和香港不断寻找订单、扩大市场,才逐渐做大做强,自己是毫无争议的创始人。王敏的好大喜功引起了父母及兄弟姐妹的强烈不满,他们结成一个阵营,开始了与王敏的对立。

2006年11月,王敏委托律师对集团的资产进行了核查,他发现自己的一部分股权被转移到了姐弟名下。王敏借此将姐弟等人告上了法庭,但经过内部协商,王敏最终撤案,并确立了自己的集团创始人地位,自动出任集团董事长和总裁,确认了之前《股份协议书》中的股权比例继续有效。

但是王敏的家人并不甘心。之后的日子里,有一次,王敏去参加董事会,其父母姐弟以王敏患有“重度抑郁症”为由,强行将其送往精神病院。三天后,王敏出院,但也与家人的感情破裂、关系决裂。

之后王敏通过法律手段维护了自己的正当权益,其父母姐弟也受到了相应的处罚。

远东集团在王氏家族的手中壮大,但还是因为家族内部的利益之争闹出了乌龙。即便是血脉相连的亲人,仍旧还是逃不过利益的诱惑,真是应了商场中的那句话:只能共苦不能同甘。

家族企业都会因为“同甘”的问题产生矛盾,更别说是普通的合伙人了。可以说只能共苦不能同甘,已经成为合伙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合伙之前,先规定好权和利的分配方式和分配规则,并形成书面的协议,使之具有法律效力。另外,协议的内容一定要得到当事人的认可,这样如果合伙人之间再因为利益分配的问题发生矛盾,解决起来就有依有据。如果合伙人强制抵赖,就可以动用法律手段来解决问题。

就像经济学家厉以宁所说的,“同甘”要靠制度和规矩。没有大家公认的公平合理的制度和规矩,就会让矛盾和纠纷在利益分配问题的土壤中滋生。

另外,“同甘”的问题必须解决在合伙之前,丑话说在前头,才能让合伙人放心大胆地、开诚布公地与你合伙创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