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自然采光改造设计优化方案

自然采光改造设计优化方案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2.2.1改造难点对于虹桥T1而言,在自然光的合理应用上存在如下难点:空间布局复杂、自然采光困难。

自然采光改造设计优化方案

航站楼属于业务繁忙的交通建筑,要求全年365天、每天24小时都保证正常运营的光环境,不间断运营、照明能耗高,因而如能合理地利用自然光线,其人工照明将有很大的节能潜力。

2.2.2.1 改造难点

对于虹桥T1而言,在自然光的合理应用上存在如下难点:

(1)空间布局复杂、自然采光困难。航站楼的联检大厅、安检厅等区域处于建筑中部,无法利用侧面采光。

(2)空间尺度大,内部采光质量较难实现。办票大厅、候机厅等进深较大,建筑深处自然采光、大厅内采光均匀度等均存在问题。

(3)既有航站楼功能空间已基本确定,某种程度上其采光透明构件的位置和大小也处于难以大改的状态,因而在其光环境改造中应注重针对性和适宜性。

2.2.2.2 改造措施

对于航站楼这一超大体量的建筑而言,除了具有较多类似于候机厅、出发大厅等与室外相衔接、可利用侧窗采光的空间外,还有很多处于建筑中部、不可利用侧窗采光的大空间,例如联检大厅、连接通道和商业区域等。这类内部区域往往属于不间断运营,即需要一直维持一定照度的区域,因此,如能针对性地引入自然光线、补充这类区域的人工照明,将具有很大的节能效益,尤其对于连接通道这一对照度波动不敏感的区域,白昼大部分时间段的照明均可以采用自然光来替代。此外,自然光线的引入,也能让身处建筑内部的旅客感知外界的环境变化,从而提高舒适感。故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内部空间应探讨通过增设顶部天窗等方式改善自然采光的可能性。

1)结合造型的天窗设计

A楼办票厅净空增高后设置倾斜屋顶造型。结合四季阳光角度分析,确定倾斜屋面最佳倾角设置为40°,使早晚与冬季角度较低的阳光经屋面内表面反射增强室内光照,同时避免了夏季与过渡季正午过强的辐射反射;斜屋面内表面采用散射性较好的反光材料。设置顶部天窗,同时设置遮阳格栅或遮阳帘,打散或过滤强光(图2-19)。

图2-19 合理设置天窗分析图

2)指廊顶部的采光改善

指廊进深内部设置条形天窗以改善其采光(图2-20)。天窗下设置格栅以防止眩光,使光线更加柔和。(www.daowen.com)

图2-20 指廊顶部采光改善实景照片

3)内部空间的顶部采光改善

A楼国际联检厅处于航站楼陆侧与空侧之间,对外界面很少(图2-21)。为改善其采光效果,结合屋顶结构设计,与通风塔相结合,设计了多个屋顶天窗,使联检厅能够保持明亮,而减少人工照明(图2-22)。

图2-21 联检大厅位置图

图2-22 通风塔与天窗结合示意图

基于联检大厅尺度,分析不同天窗地面面积比条件下的室内自然采光分布,如图2-23所示。

图2-23 不同窗地面积比条件下的室内自然采光分布图(一)

随着窗地面积比的增加,室内的平均采光系数呈现为线性增加的趋势;采光均匀度在窗地面积比从0.01变化0.03的过程中增加较多,由0.17上升到0.28,其后随着窗地面积比的进一步增加,其趋势逐渐变缓(图2-24)。此外,就窗地面积比与采光等级的关系而言,当窗地面积比接近0.03时,室内平均采光系数达到了Ⅳ级要求(上海地区1.1%);当窗地面积比接近0.05时,室内平均采光系数达到了Ⅲ级要求(上海地区2.2%)。

根据分析,综合采光、通风及结构等各方面,选择窗地面积比接近0.03的天窗均匀分布方案。改造后,T1联检大厅的采光系数分布图和室内视觉照度效果图如图2-25所示。联检大厅的天窗下侧区域具有较好的自然采光效果且自然光影响区域的均匀性也较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