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村落土壤特点及自发改良现状

村落土壤特点及自发改良现状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土壤特征双井村发育在宁晋县西部扇缘平原上,属于典型的潮土区。土体假菌丝、砂礓结核现象,是土壤主要特征。村民们改善田块的土壤质量属于自发的行为,村庄和官府并未有组织改良土壤的措施。

村落土壤特点及自发改良现状

(一) 土壤特征

双井村发育在宁晋县西部扇缘平原上,属于典型的潮土区。地下水位逐年下降,淋溶作用增强,典型潮土有褐土化演变趋势。土体假菌丝、砂礓结核现象,是土壤主要特征。成土母质为砂质主流冲积物和壤质漫流冲积物。耕种历史悠久,成土时间长。通体轻,砂壤均质,通气性良好,宜于耕种。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地势高,地下水位低,影响作用减弱。气候干旱,降雨集中,地表径流、井灌淋溶作用加强。表层碳酸钙含量为5%—9%,深层增加10%以上。有机质0.7%,全氮0.041%,C/N10。着生丛草类半干旱植被,白茅草、蒺藜、狗尾草、节节草、蒲公英、星星草等。作物宜种棉花、谷子、高粱、玉米等。(8)

(二) 村民对土质的改良(www.daowen.com)

在双井村的调查中得知,土质较好的田块主要用来种植谷子、玉米等主粮,土质较差田块则主要用来种植高粱、豇豆、棉花、树苗等,如老人所言,“黑豆、黄豆、豇豆属于杂粮,它们的成活率高”,一般种在沙地、洼地中。在风调雨顺的年份,上等田每亩产300斤左右的粮食,差等田每亩产200斤左右,旱荒之年,上等田与差等田的亩产量均在60斤左右,这时,部分村民将土地抛荒,外出逃荒。

村民们深知上等田带来的收益,于是为了提高土地的产量,通过熬制土粪、拾粪、买粪(主要是大户人家买)的方式,增加土壤的肥力,通过打井灌田,增加土壤的湿度。村民们改善田块的土壤质量属于自发的行为,村庄和官府并未有组织改良土壤的措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