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铱星系统:失败的一次里程碑式创新

铱星系统:失败的一次里程碑式创新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呵呵,我们下面就随便举几个例子:先天残疾车。铱星系统开创了全球个人通信的新时代,被认为是现代通信的一个里程碑,使人类突破了地理条件的限制,在地球上任何的地方都可以相互联络。2000年3月18日,铱星背负40多亿美元债务正式破产。铱星陨落的原因并不复杂,首先是成本过高:整个铱星系统耗资达50多亿美元,每年光系统的维护费就要几亿美元。现在,你到网上搜苹果最失败产品时,无论是前五还是十大,Newton永远高居榜首的位置。

铱星系统:失败的一次里程碑式创新

葛大爷说,步子大容易扯到蛋啊!我们说,市场竞争,比竞争对手快半步就好。这听起来很有些不可思议,难道做出来的东西不是越牛越好么?呵呵,我们下面就随便举几个例子:

(1)先天残疾车。神龙富康是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民用车型之一,可以说占尽了天时。可富康偏偏是个让人咬牙切齿的两厢车

在中国消费者彼时如此厌恶两厢车的情况下,富康还能和桑塔纳捷达并称“老三样”,

可想而知当初要是富康做款三厢车,嘿。

一直到2003年,上海大众高尔(Gol)上市,打裸车概念,没音响没空调,全自选DIY配置,号称要“重新定义中国市场的经济型轿车”,光这也就算了,可还是个两厢车。

中国的民用车市场过于奇葩,以至于国外的经典两厢车要进中国都自动去加个屁股,不管好看难看有用没用,有屁股就行,最典型的就是标致307。没办法没屁股就是没人看得上。直到这两年随着车辆市场的发展和消费者意识的多元化觉醒,这种情况才开始慢慢扭转。

很明显,几乎没有人可以逆消费者心势而动,几乎没有人有能力去教育消费者。

(2)铱星手机。1997~1998年,摩托罗拉公司轰轰轰地往6条轨道上打了66颗人造卫星,这就是我们所称的铱星。

十几年前,我们使用的移动通信系统是通过地面基准站传输的(当然现在也是),只适于在人口密集的区域使用,而当你深处一片汪洋之中,或深山老林人迹罕至的不毛之地,通信就成了大麻烦,铱星计划的诞生就源于此。传说摩托罗拉的工程师巴里·伯蒂格的妻子在加勒比海度假时抱怨说她无法用手机联系到她的客户,女人的抱怨往往是改变世界的原始强大动力,这次也一样。

回到家以后,巴里和摩托罗拉卫星通信小组的另外两名工程师想到了一种解决方案——由77颗近地卫星组成星群,让用户从世界上任何地方都可以打电话由于金属元素铱有77个电子,这项计划就被称为了铱星计划,虽然后来卫星的总数降到了66个。

这个计划的重大意义在于,从此移动通信不需要专门的地面接收站,每部手持电话都可以与卫星连接,从而把每部手机都变成了一个基准站,相当于把地面蜂窝网倒置在空中,使地面实现无缝隙通信。这就使地球上人迹罕至的不毛之地通信落后的边远地区、自然灾害现场的通信都变得畅通无阻。

铱星系统开创了全球个人通信的新时代,被认为是现代通信的一个里程碑,使人类突破了地理条件的限制,在地球上任何的地方都可以相互联络。实现了5个“任何”(5W),即任何人(Whoever)在任何地点(Wherever)、任何时间(Whenever)与任何人(Whomever)采取任何方式(Whatever)进行通信。套用一个很俗的句式,如果铱星成功的话,怎么评价它的历史意义都不过分。

当然,最后铱星还是挂掉了。

说是最后,其实也只撑了一年多。2000年3月18日,铱星背负40多亿美元债务正式破产。“昨夜星光灿烂,而今化做一道美丽的流星。”铱星陨落的原因并不复杂,首先是成本过高:整个铱星系统耗资达50多亿美元,每年光系统的维护费就要几亿美元。终端价格也降不下来,一部铱星手机3000多美元起,通信费更是让人咋舌,用户开拓极其缓慢,到破产时全球也只有两万多用户。其次是数字通信蜂窝技术的迅速成熟(也就是我们现在用的GSM和CDMA),这玩意儿当然不及铱星梦幻,到海上或者山里一样没辙,但问题是:谁一天到晚去那人迹罕至的地方飘着?说到底绝大多数人、需要用手机的人还都是城市动物爬山爱好者王石也不是365天都在珠峰顶上。

市场竞争,有时就是以最小的成本来满足最多数人需求的产品,才会成功。

(3)APPLE NEWTON。如果要评论现时最风光的公司,苹果一定算其中一个,近十年来一系列优秀的电子消费产品打造了今天的苹果帝国,可以说苹果的成功是和创新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可风光无限的背后,苹果也不是一路顺利无阻牛到今天的,谁年轻时候没爱过几个傻瓜?哪个公司年轻时候没犯过几次二呢?

1987年,时 任 苹 果CEO的 约翰·斯库利提出了一个野心勃勃的计划,意图完全改变个人电脑格局,变笨重的台式机为灵便的掌上电脑。随后苹果工程师Steve Sakoman开始负责开发这个项目,并将其崇拜的科学家牛顿(Newton)作为这个新项目的代号。牛顿项目一波三折,甚至其中一位核心成员Ko Isono不堪重负,饮弹自尽。

1993年8月2日,Apple Newton终于上市。理论上说,那是一个非常超前的“东西”,因为苹果Newton已经具有触控屏幕、红外线、手写输入(甚至支持草写)等功能,实现了图形化界面+手写输入+全屏触控操作,你甚至可以拿这个巴掌大小的电脑连接打印机和网线。不夸张的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产品。

实际情况如何呢,又一颗“铱星”划过天际。

拿到Newton第一代产品的用户,他们的用户体验是这样的:基于当时的工艺水平,Newton的第一代产品尺寸还是很尴尬,拿在手中很不舒服。有专家称,除非你是只袋鼠,否则只能把它放进手提箱或公文包里携带(记住,这是1993年)。Newton缺乏保护的显示屏显得很脆弱,经常发生碎屏事件。Newton的手迹识别功能更是引来众多恶评,当时有位画家还发表了一系列嘲讽Newton的漫画。总而言之,消费者明显感觉到一种经历了高期望值后的失落。

1993年10月15日,斯库利黯然下岗。1997年7月,乔布斯重新执掌苹果的第一件事,就是砍掉Newton项目。“我试用了一下Newton,买了它的早期产品,觉得根本就是垃圾,然后就把它扔了。”原话如此。

现在,你到网上搜苹果最失败产品时,无论是前五还是十大,Newton永远高居榜首的位置。

不过乔布斯骂完Newton之后,还说了后半句话:“我希望有这样一种产品,能随身携带,里面有键盘,因为发邮件要用键盘……它还要能连上网。如果有人能生产出这样一款产品,能够一直挂在网上,有个小键盘。天啊,我肯定会去买一台的。”

13年后,他做出了ipad。(www.daowen.com)

被赶跑的斯库利近来在苹果如日中天的时候,则对媒体记者表达了这样的意见:“Newton至少超前了15年。我不是技术专家。我没有做出这种判断的经验,但我觉得在许多概念上我们是正确的。可惜这款产品在达成我们野心勃勃的目标前就不幸夭折了。也许这是马后炮,不过我还是认为有许多Newton的精髓被保留了下来。尽管产品不幸夭折,但技术还是幸存了下来。”

让我们看看过完千禧年以后的苹果产品开发历程:

做了一个有超大硬盘随身听,ipod。

给ipod加上多点触摸技术,就变成了ipod touch。

在ipod touch里加入通信功能,就成了iphone。

把ipod touch尺寸拉大,就成了ipad。

还记得1993年那条觉得只有袋鼠才能用Apple Newton的评论么?ipad的尺寸比Newton更大更占地方,可是在2011年,没人说它不好,还一个个都爱得要死。

一步一步来,绝不扯淡。

你以为扯淡的只有这两家么?

精力有限,无法一一列举,只能简单说说:

1973年,施乐公司的一帮疯狂科学家整出了一台个人计算机,叫Alto。这台计算机里的新技术包括鼠标、图标和视窗的图形界面、所见即所得的文字处理技术、PostScript页面描述语言、下拉式菜单、个人分布计算、语音压缩技术,还能连以太网,接激光打印机。可以说,现代计算机技术的所有雏形都在里面,任何一样技术的价值都无法以金钱计算。“愣头青”乔布斯第一次见就被吓傻了。

但是,因为成本太高,施乐领导觉得商业价值也不大,项目挂掉。再然后,以IBM、苹果、微软、思科为首的后来者在Alto的基础开创了信息革命,施乐,则被无所事事地置之事外。

1969年,英法联合研制成功了一款超音速客机,协和式。1976年开始运营欧美航线,协和式飞机从欧洲到纽约的航程只需要不到三个半小时,且因为伦敦巴黎与纽约时差六个小时,所以搭乘协和式的旅客最喜欢说:“我还没出发就已经到了”。自1969年首航以来无事故,成为往返于美国和英、法两国之间的工商界、政界高级人士、投资银行家等人的最佳交通工具,且赢得全球最安全客机之名。

但是,这家伙是个油老虎,最大载重航程5000公里,只能飞大西洋,要飞太平洋就会一跟头扎海里。但是,这家伙满载只能140人,票价高昂也抵不住赔本,一年要亏4000万~5000万美元。

但是,这家伙起飞时太吵,使得绝大多数国家禁止其起落,超音速的音爆使其不能在大陆上空飙机。

但是,这家伙2000年7月25日在巴黎起飞两分钟后坠毁,乘客及机组人员113人全部遇难。

2003年10月24日,总共就造了20架的协和式飞机(还是因为成本太贵)全部退役。

还有任天堂的Virtual boy;谷歌的google wave;惠普的WebOS;微软的智能显示器Mira;做Html5社交游戏的Moblyng;社交软件Color……都失败了。

如果我们把评审标准放宽点,有一个团体也因为过度创新而失败了,这是巴黎公社。还有一个人因为过度创新同样失败了,他叫王莽

再来说说那66颗被抛弃的卫星。如果以技术含量排座次,铱星名副其实是天上的星辰,而有的产品则就如野草一般了,比如山寨机。山寨机最明显的特点就是那大喇叭,4个起步,8个正常,上不封顶。这算产品力创新否?当然算!试问农民工兄弟要LBS签到有啥用?要美图秀秀有啥用?要大众点评、豆瓣、电台、有道词典,吃饱撑的?在工地上吵得震天的环境里,能听得见才是正经要紧事。山寨机才是真正懂得三线以下消费者需求的产品。

再比如小灵通。这个东西论产品创新都排不上,要算产品自我阉割没问题。通信质量有目共睹,加上天生残疾:只能在市内通话。可就是这么个先天有缺陷的产品,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抢占了绝不算少的市场份额,下里巴人小灵通完胜阳春白雪铱星。没什么可惊讶的,老百姓基本不出城,价格又便宜,当手机终端及成本还处于中高层次时,小灵通是很好的阶段性替代品。

前面举了那么多失败的例子,翻了那么多公司旧账。无他,只想说明识时务者为俊杰,洞察用户需求再提升适合的产品创新力的人为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