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数据隐私保护的重要性及解决方案

数据隐私保护的重要性及解决方案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到目前为止,还远没有建立起一套数据确权、共享和交易的共识。而达成共识之前,首先得确定该如何保护数据隐私。关于数据隐私的讨论,有乐观派,也有悲观派。他认为,现有对隐私的讨论,比如欧盟2018年5月通过的数据隐私新规,就过度强调对隐私的保护,却忽略了隐私数据如果能更好地被各方使用而给消费者带来的便利和实惠。

数据隐私保护的重要性及解决方案

通过手机捕捉的消费者移动行为数据,所有权到底该归谁?到底谁能够使用?电信运营商掌握大量消费者行为信息,当他们的利润不断被侵蚀的时候,他们就开始有更大的动力去挖掘用户数据,尤其是用户行动加地理位置数据。反过来,手机商和APP也都在搜集这些数据。当然最大的数据搜集商还是脸书和谷歌这样的超级数字平台。

到目前为止,还远没有建立起一套数据确权、共享和交易的共识。而达成共识之前,首先得确定该如何保护数据隐私。

关于数据隐私的讨论,有乐观派,也有悲观派。

《点击》的作者高斯教授属于乐观派。他认为,现有对隐私的讨论,比如欧盟2018年5月通过的数据隐私新规(GDPR),就过度强调对隐私的保护,却忽略了隐私数据如果能更好地被各方使用而给消费者带来的便利和实惠。他认为,尤其是“90后”和“00后”这一代“新鲜人”,会越来越多地将个人数据当作货币去交换和使用。

的确,伴随着手机长大的这一代人,他们的隐私观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他们很清楚自己完全没有可能超脱于这个个人信息随时随地被搜集的世界,无论是平台还是企业都搜集了他们海量的信息。他们有着明确的意识:与其去吵吵嚷嚷,去争取基本不可能实现的隐私保护,不如去争取自己的权益。他们的数据有价值,他们需要赚取这样的价值。因此,年轻一代有可能愿意用自己的个人行为数据去交换折扣或者补贴。

高斯教授就预测说,在很近的未来(有可能是两三年之内)就可能出现个人数据交易所,当然交易所存在的前提是个人信息已经确权,每个人都对自己线上和线下的个人行为数据拥有所有权,交换过程公开透明,个人数据不会被滥用。在未来,每个人可以把自己不同类型的数据—比如行为和地址信息、学历信息、过去几年的在线采购信息等—打包起来,让不同的平台竞价获得。每个人可以选择是把信息卖给出价最高者,还是卖给最信赖的平台。(www.daowen.com)

相反,《智能机器时代》(In the Age of the Smart Machine,出版于20世纪80年代)的作者,哈佛大学的教授祖波夫(Shoshana Zuboff)就属于悲观派,她提出“监视资本主义”(她的新书名为The Age of Surveillance Capitalism)的概念,认为恰恰是谷歌和脸书这样的数据平台从搜集用户行为数据中获得市场支配力,并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成为未来的预测者。她担心,这种通过大数据预测用户行为的“军备竞赛”不会只停留在提供更为精准的广告这样的初级水平,未来平台很可能会将用户每天的实时动态售卖给商家,商家可以用各种方法来影响或者改变用户的行为,并从中盈利。

在一些极端的情况下,当消费者的行为数据被大量搜集之后,如果每个消费者的全部行为档案都能够被调出来,就有可能产生各式各样对消费者的歧视和对隐私的侵犯。

比如,商家很可能会对高收入人群的数据趋之若鹜,对低收入人群的数据没有丝毫的兴趣,导致人群的圈层化在消费领域被加深,加剧贫富差距的鸿沟。甚至可能发展到一种阶段:有钱人可以享受到越来越多的优惠和便利,而穷人根本不会被商家所关注,更不用说享受到商家为他们提供的产品与服务了。

算法霸权》(Weapons of Math Destruction)中就引述了一个很好的大数据应用强化圈层化的例子,这是一本研究大数据可能给世界带来哪些问题的书。

比如在美国,如果你的信用评分不好,又居住在犯罪率比较高的社区,算法就可能不断地向你推销各种有问题的次贷产品,却会在有好的工作机会的时候把你屏蔽,让你找工作更曲折,提升自己的信用评分更困难。换句话说,算法让很多人改变现状变得难上加难,加剧了一些人的沉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