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新结构经济学:新视角与新观点

新结构经济学:新视角与新观点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新结构经济学的“新”,它的含义是这个意思。新结构经济学认为,是在一个时点给定、随着时间可变的要素禀赋和其结构差决定的。从新结构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一个国家、一个社会要发展好经济,必须有两个制度前提:一是竞争性的市场,二是因势利导的政府。新结构经济学的这个视角,实际上也给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和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找到了一个共同发挥作用的桥梁。

新结构经济学:新视角与新观点

林毅夫[1]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上午好!非常荣幸能够参加首届中国发展经济学学者论坛,因为下个星期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就要正式挂牌,我想利用这个论坛的机会跟各位介绍一下什么是新结构经济学,以及新结构经济学能给我们在理论研究上提供什么新的视角。我倡导的新结构经济主张用新古典的方法来研究经济发展过程中决定生产力水平的技术和产业,决定交易费用的硬的基础设施和软的制度安排等结构的决定因素和影响,以及什么因素驱动着产业技术和硬的基础设施与软的制度安排等结构的变迁。按照现代经济学的命名方式,既然用新古典的方法来研究结构和结构变迁,就应该称其为结构经济学,就像用新古典的方法来研究农业称为农业经济学、用新古典的方法来研究金融称为金融经济学一样,按此原则应该称之为结构经济学。之所以加一个“新”字,是因为发展经济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开始出现,当时的第一代发展经济学被称为结构主义,为了区别于结构主义加上一个“新”,在经济学界这也是一个惯用的命名方式。在20世纪60年代,诺斯开始倡导用新古典的方法来研究制度和制度变迁,照理说也应该称之为制度经济学,但是因为美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有一个制度学派,为了区分就称之为新制度经济学。所以新结构经济学的“新”,它的含义是这个意思。

从新结构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是什么决定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产业技术以及制度结构的呢?新结构经济学认为,是在一个时点给定、随着时间可变的要素禀赋和其结构差决定的。

从现象来观察发达国家的产业、技术,会发现它们的资本非常密集,生产力水平非常高,当然与其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金融、法律等结构也与发展中国家不一样;而在一个发展中国家,主导产业一般是农业和自然资源产业,以及与其产业相适应的基础设施和制度安排。看到了这一现象,我们就要问,为什么发达国家的产业必然是资本密集型的,而为什么发展中国家的产业是生产力水平比较低的农业、自然资源产业呢?这主要是因为在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其要素禀赋结构不一样,发达国家资本相对丰富、劳动力相对短缺,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相对丰富、资本相对短缺,这种要素禀赋结构的差异就决定了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不一样,所以产业结构不一样;不同的产业结构会有不同的规模特性、风险特性、市场范围特性,这必然决定了跟它相适应的基础设施和制度安排的特性,这是新结构经济学研究结构的决定因素的一个切入点。

研究发展经济学就像张培刚先生所提出的,一个农业国怎么变成工业国,在工业国当中又怎样不断爬工业阶梯,最后进入以高附加值服务业为主的经济结构中。既然从新结构经济学角度来看,一个国家的产业技术基础设施、制度等结构,是由每一个时点给定、随着时间可以变动的要素禀赋和其结构所决定,要推动这个结构变化就应该改变要素禀赋。

怎样才能改变要素禀赋结构?所谓改变要素禀赋结构,就是要从早期发展时资本相对稀缺逐渐变成资本相对丰富。如何才能实现这个目标?从新结构经济学的分析来讲,最好的方式是按照每一个时点上的要素禀赋结构所决定的比较优势来选择产业和技术,因为这样做其生产的要素成本会更低,如果这个社会同时有合适的硬的基础设施和软的制度安排,交易费用也会更低,这样就可以把比较优势变成竞争优势,有了竞争优势以后就可以创造利润和剩余价值。而且,如果按照比较优势来选择产业和技术,投资回报率就会更高,也会有更多的剩余价值可以积累,且积累的积极性会更高,这样资本增加的速度就会更快,要素禀赋结构就会快速变化。随着要素禀赋结构的变化,比较优势就会变化,那么技术、产业结构就会被内生决定往资本越来越密集的产业升级,生产力水平和收入水平就会越来越高。

怎样才能让企业在追求自己利润时自发地按照一个经济体的要素禀赋结构所决定的比较优势来选择产业和技术?这就必须有一个制度前提,这个制度前提是必须有一个竞争性的市场。因为只有在同一个竞争市场中,要素的相对价格才会反映要素的相对稀缺性。如果有这样的能够反映要素相对稀缺性的价格信号,企业在追求自己利润最大化时,就会从资本相对短缺、劳动力相对丰富的经济体,进入能够充分利用相对廉价要素的产业以及能够采用相对廉价要素来取代稀缺要素的技术来生产的模式中,这样产业和技术就会符合要素禀赋结构所决定的比较优势。反过来说,如果资本变得相对丰富和相对便宜,企业就会进入资本相对密集的产业,采用资本相对密集的技术来生产。

竞争性的市场非常重要,但是从发展经济学角度来看,经济发展是一个结构不断变迁的过程。当要素禀赋结构变化、技术产业升级以后,硬的基础设施、软的制度安排也必须相应完善,如果这种相应的变化无法协调,就会出现市场失灵。因此,政府必须发挥有为的作用,完善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随着要素禀赋结构变化、产业技术升级所需要的新的基础设施和新的制度安排。也就是说,经济要发展好,还需要另外一个制度前提,即有一个因势利导的有为政府。(www.daowen.com)

从新结构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一个国家、一个社会要发展好经济,必须有两个制度前提:一是竞争性的市场,二是因势利导的政府。这两个前提应该是有机结合的,所以新结构经济学主张:“市场有效以政府有为为前提,政府有为以市场有效为依归。”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市场失灵是必然存在的,需要政府发挥作用来克服,但是,政府作用的目的是使市场有效,因为只有在一个有效的市场中,资源配置才会是有效率的,这是政府有为的目标。

新结构经济学的这个视角,实际上也给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和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找到了一个共同发挥作用的桥梁。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主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经济基础是生产力和由生产力决定的生产关系两者所组成的。但什么决定生产力?不同的产业结构会有不同的生产力水平,在早期是农业、自然资源产业,它的生产力水平低;从资本相对稀缺进入资本相对密集的产业,其生产力水平就会提高,这种不同的产业结构主要是由要素禀赋结构决定的。而且产业结构也会决定生产关系。因为当生产力水平低时,工人、农民距离生存线非常近,有工作就能生存,没有工作就无法生存,地主和资本家财富比较多,是远离生存线的。因此,工人与地主或者资本家谈判时,地主和资本家就处于有利的地位;当进入生产力水平比较高的资本密集型的产业时,工人工资水平高,远离了生存线,工人跟资本家或者地主谈判的地位就提升了。所以不同的产业结构决定生产力水平,也决定生产关系。

由于不同的产业结构会有不同的规模特性、风险特性、市场范围特性,因此它所需要的各种硬的基础设施和软的制度安排是不一样的。

例如,金融和金融法规应该是属于上层建筑的,金融要服务于实体经济。现代金融学的教科书一般都强调股票市场、风险资本、公司债券和大银行,这样的金融制度安排当然也要有跟它相适应的法律法规,可是这样的金融安排在一个发展中国家是否合适?一般发展中国家的产业是以小农户为主的农业,或者是以劳动力密集型的中小微制造业、服务业为主,一般生产规模都很小,需要的资本不多,而且一般都是传统的相对成熟的产业,因此它的发展风险也相对小,主要的风险是经营者本身有没有经营能力,是否会出现道德风险。这样的实体经济,如果用现代金融学教科书里讨论的解决大银行、股票市场、风险投资、公司债券问题的方法,就没有办法解决这些小农户、小的制造业与服务业企业所需要的金融服务问题。因此,从新结构经济学,或是从历史唯物主义所讲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方面来讲,不同的发展阶段所需要的金融制度安排应该是不一样的;既然制度安排不一样,那么法规、条例也应该不一样。

沿着上述思路,现代经济学所讨论的各个经济运行领域都可以有很多新的视角,这应该是一个研究的金矿

今天,在这里举办首届中国发展经济学学者论坛,交流研究成果和心得,把结构引进现代经济学的分析,可以有很多新的观点、新的视角。这是一个理论创新的金矿。同时,引进这样一个新的视角,可以更好地让理论研究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发展,实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统一。谢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