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基金对口医疗帮扶:理念与实践

基金对口医疗帮扶:理念与实践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概括起来,基金对口健康扶贫的核心理念是指基于对健康的全新认识,采取综合性、一体化的服务,治疗与预防健康和经济双重“病”,管控健康状态与经济损失双风险。

基金对口医疗帮扶:理念与实践

1. 对口医疗帮扶的理念

复旦大学陈灏珠院士医学发展基金对口健康扶贫的理念包括核心理念与参与理念。核心理念指的是在对疾病或者健康科学认识和规律把握的基础上如何采取适宜干预措施的整体性认识。具体的,基金认为健康是整体性、动态性、个性化的,那么传统上倡导和盛行的“技治主义”将不能够适应新的健康观念——不能应对“因病致贫”问题中的“病”,随着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向现代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换,对于疾病的治疗或者保障健康的方法应该是生命全周期、全过程、随时随地全时空的人本化、自助式,“诊治保”一体化的健康服务,并最终实现贫困人口“健康状态不断提升、医疗费用不断下降”的“双螺旋”扶贫和社会发展目标。概括起来,基金对口健康扶贫的核心理念是指基于对健康的全新认识,采取综合性、一体化的服务,治疗与预防健康和经济双重“病”,管控健康状态与经济损失双风险。

参与理念指的是基金确定自身如何参与对口健康扶贫(主要指参与方式和参与程度)以及如何与其他行动主体互动的组织内部有关决策和行动的共识。具体的,一方面,基金将以培养医学人才和医疗扶贫救助为己任,竭力服务医学发展事业、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另一方面,在上海和受援地区——云南有关政府部门的领导下,主动积极发挥示范或者协作功能,凝聚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助力健康扶贫。

可以发现,核心理念是在问题意识的指引下,重点关注如何解决问题;参与理念是以基金自身行为和态度为中心,重点确定自身参与方式和参与程度。

2. 对口医疗帮扶的具体目标

基于上述理念,对口医疗帮扶伊始,基金确立了健康脱贫的总体目标。该目标可用健康脱贫人数来测量,数量越大,目标实现水平越高。为了实现该总体目标,基金在具体行动中又确立了分属于不同层次的直接或者间接目标,包括:(1)支持和培养合格医生——用所培养的合格医疗人才数量来量化;(2)提升医生业务能力和人文素养、培养高水平医疗人才——用能够独立开展某些层级和高水平的手术和治疗、参加人文素养讲坛次数来测量;(3)开展医疗救助——直接为先心病肝病患者提供手术治疗,等等。

3. 对口医疗帮扶的做法和经验(www.daowen.com)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和动力。在上述核心理念与参与理念的指引下,锚定上述具体行动目标,基金在对口健康扶贫实践中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形成了下述经验。

(1)奖助医学生,矢志不渝培养合格医务人员。2007年,陈灏珠院士与家人捐赠人民币100 万元设立“复旦大学陈灏珠院士医学奖助学金”。以每年的利息收益用于奖助家庭经济比较困难而品学兼优的医学生。

(2)培训带教,提升医生业务能力、培养高水平医疗人才。2015年10月30 日,基金新设“生命之花”子项目启动。该子项目所包括的内容有:①2016年6月,协调组织首届“沪滇心血管内科新进展培训班”在复旦大学附属医院中山医院开班,启动西部贫困地区医疗人才培养计划;②2017年5月至6月,协调组织第二届“沪滇心血管内科新进展培训班”在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开班,首届“沪滇心血管介入诊疗规范化带教进修班”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开班;③2018年6月,继续协调组织第三届“沪滇心血管内科新进展培训班”在沪举行。

(3)医艺承扬,提高医生人文素养。当前,现代医学已逐步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病人”或者以“人”(强调治未病)为中心。在这种趋势背景下,基金创新形式,邀请医学专家与艺术人文领域的学者进行对话,以期在润物细无声中提高医学专业的学习者和从业者,特别包括来自对口支援地区的学生和进修医生的人文素养。

(4)医疗救助,灵活运用“接过来”、“送过去”、远程医疗三种不同方式,为对口援助地区农村因病致贫人口提供“诊、治、保”三位一体的服务。“接过来”是指为了克服对口援助地区医疗水平相对落后,且短时间无法改变的客观约束条件,基金主动把需要救治的因病致贫人口接到上海接受手术治疗和康复服务;“送过去”是指基金邀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医疗专家带着医疗技术,甚至带着医疗器械去永平县和云南其他贫困地区,在各地与当地医疗机构共同开展医疗救助手术;远程医疗指基金和受援地区利用远程医疗设备和技术,请包括樊嘉院士、葛均波院士在内的,来自上海的医疗专家远程指导开展复杂手术,精准治疗受援地区贫困人口。过程中,基金的子项目——福平医疗基金为上述不同形式的医疗救助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

有专家学者曾将基金采取的上述扶贫措施总结为“先学、后教、再做”循序渐进的精准医疗帮扶模式。“先学”即云南医生分批来沪,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针对性的进修和培训;“后教”即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专家们通过远程会诊的方式,指导公益手术,现场则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专家团队手把手带教当地医生;“再做”即在进修培训和带教学习的基础上,真正实现“授人以渔”,当地医生可以独立开展一定难度的手术。陈灏珠院士曾表示:“希望我们的扶贫项目能像人体的心脏,把带着氧气的血液输送到人体各个角落,形成一个贫有所医、医有所长的正循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