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如何设置工作任务的时间限制?

如何设置工作任务的时间限制?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然而,项目工作是有时间限制的,一旦超过了项目工作的截止日期,就意味着项目工作失败了。因此,项目经理应该提前做好准备,为工作任务设定时间限制,让每个项目成员都尽力在最终期限之前完成任务。没想到这条规定颁布没多久,何飞鹏自己却迟到了。因此,项目经理要意识到:时间是紧缺的资源,每一项任务所能够支配的时间都是有限的;只有给任务设定好时间限制,项目工作才有可能在计划内完成。

如何设置工作任务的时间限制?

每个人内心都有拖延心理,即在从事一项工作时,总觉得自己准备不足,能拖就拖。但在不能拖延的情况下,比如不允许继续准备或到了规定时间,基本上都能完成任务。

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最后通牒效应”。存在这种拖延心理的人会认为,把事情拖延到最后一刻,能够产生一种高压,在高压下我们的创造能力可以得到激发,可能产生更好的创意,把工作完成得更好。

然而,项目工作是有时间限制的,一旦超过了项目工作的截止日期,就意味着项目工作失败了。我们知道,最后期限的英文“deadline”,本就代表了这个期限会带来的恶果——越过这一“line(线)”,面临的就是“dead(死亡)”的威胁。虽然这是一种夸张的表达,但是项目经理却应该用这些“威胁”,激发自己和项目成员在截止时间之前完成工作,而不是持续地拖延下去。

因此,项目经理应该提前做好准备,为工作任务设定时间限制,让每个项目成员都尽力在最终期限之前完成任务。

曾经就看到过一个新闻,说是秘鲁人时间观念极差,严重影响了政府和企业的运作。后来,政府不得不举办“全国校时仪式”,制定“守时日”,希望通过这个办法来培养国民守时的品质。

项目经理可以从中受到启发,给员工定下一个“守时日”,这样就能够督促员工努力地工作。

也许有的人会质疑:很多事情无法控制,比如堵车等问题,严格要求准时并不合理。但是为什么赶飞机赶火车的人很少迟到?因为飞机火车不等人,所以人们会提前做好计划,力求在“最后期限”之前到达。(www.daowen.com)

还有一个例子,台湾城邦集团CEO何飞鹏在长期的媒体工作中养成了严格遵守“Deadline(最后期限)”的习惯。因为杂志要准时与读者见面,无论发生什么意外,都要用最快的速度去补救,唯有出刊日绝对不容延误。这个习惯也被他运用到公司管理上。

何飞鹏不怕下级犯错,但他最痛恨员工“恶习难改”。在一段时间里,员工的工作拖沓现象十分严重。九点开会,有的经理甚至九点半才匆匆地进入会议室。为此,何飞鹏颁布了一个“法令”:开会迟到者,必须在进入会议室后对与会人员90度鞠躬,随后自报单位、姓名与迟到原因,向其他与会人士道歉。没想到这条规定颁布没多久,何飞鹏自己却迟到了。那天,何飞鹏刚送走了一位客户,当他赶到会议室时,已经迟到了5分钟。员工们看到CEO走进会议室后,深深地鞠了一个躬,还向同事们道歉:“我何飞鹏……”

话没说完,下属们半开玩笑地起哄:“老板,没有90度!”听了下级的提醒,何飞鹏立刻向后退一步,重新行了个90度鞠躬礼。

虽然有的员工认为他太过严厉,但也给了员工巨大的警示,让他们从此知道守时、准时的重要性。

项目工作拖延的问题,并非是工作方法问题,也不是工作时间不够的问题,而是态度问题。许多项目经理在召开会议时常常迟到很久,让项目成员一直等着;而有些项目经理总喜欢在开会时说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让时间白白浪费了。有这样的项目经理,项目成员自然会觉得时间不够,工作起来也是能拖就拖,无视时间限制。

因此,项目经理要意识到:时间是紧缺的资源,每一项任务所能够支配的时间都是有限的;只有给任务设定好时间限制,项目工作才有可能在计划内完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