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如何激发团队自我激励能力?

如何激发团队自我激励能力?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要想达到彻底的激励效果,管理者要让下属员工学会自我激励。在强大的自我激励的作用下,威尔玛·鲁道夫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最终获得了巨大成功。然而,无论是企业管理还是团队管理,员工身上展现出来的自我激励能力并不明显。因此,项目经理需要做的,就是唤起项目成员的自我激励的意识,让项目成员不仅能够独立承担责任,也能够对自己负责,对自己进行激励。是不是让项目成员实施自我激励,就表示项目经理没有工作任务呢?

如何激发团队自我激励能力?

在管理学界,有人曾提出这样一种观点:“激励员工不是经理一个人的责任,你必须让员工与你一起迎接挑战,让他们自己也分担起激励自己的责任。”虽然通过激励的方式能够留住员工,但起不到长期的效用。要想达到彻底的激励效果,管理者要让下属员工学会自我激励。我们可以看看下面的例子。

威尔玛·鲁道夫是奥运会历史上最伟大的女子短跑运动员之一。她用常人不敢想象的毅力和坚韧,铸造了自己的辉煌。

威尔玛·鲁道夫小时候身体不太好,患有小儿麻痹症,不仅不能像正常人一样跑跑跳跳,就连走路都成问题。邻居家的残疾老人是她的好伙伴,老人在一场战争中失去了一只胳膊,但他非常乐观。

有一天,威尔玛被老人用轮椅推着去附近的一所幼儿园,操场上孩子们动听的歌声吸引了他俩。当一首歌唱完,老人说道:“让我们为他们鼓掌吧!”她吃惊地看着老人,问道:“您只有一只胳膊,怎么鼓掌啊?”老人对她笑了笑,解开衬衣扣子,露出胸膛,用手掌拍起了胸膛……当晚,她写了一张纸条贴到墙上,上面写道:“一只巴掌也能拍响。”

从那之后,威尔玛开始配合医生做运动。无论多么艰难和痛苦,她都咬牙坚持着。父母不在家时,她自己扔开支架,试着走路……她坚持着,相信自己能够像其他孩子一样行走、奔跑!

很快,她的付出有了回报。到了威尔玛9岁的时候,她已经不再需要金属护腿绷带;12岁的时候,她已经恢复了走路的能力并开始参加田径训练,尽管没能很快取得成功,但她还是逐渐成为一名田径和篮球的双栖明星。最后,她还一举成为3枚奥运金牌得主。

在强大的自我激励的作用下,威尔玛·鲁道夫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最终获得了巨大成功。(www.daowen.com)

所以说,项目工作中遇到困难是在所难免的,项目成员不能在困难真正打败自己之前就选择放弃。不过,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在遇到困难时坚定自己的信心,这就需要我们学会自我激励。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这样说,自我激励是战胜困难的利器。

然而,无论是企业管理还是团队管理,员工身上展现出来的自我激励能力并不明显。这是因为我们过于依赖外部激励,从而弱化了自我激励的能力。马云说过:“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是大多数人都死在明天晚上,看不到后天的太阳。”要想看到“美好的后天”,就需要不断地自我激励。其实,大凡成功人士,身上都具备非凡的自我激励能力。

爱迪生在发明灯泡的过程中试用了一千多种灯丝材料都失败后,别人对他说:“你已经失败了1000多次了,还要继续吗?”爱迪生说:“不,我没有失败,我已经发现有1000多种材料不适合做灯丝。”贝多芬在几乎全聋的情况下仍努力作曲,他的名言是:“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我绝不能向它屈服。”

可见,人人都有自我激励的本能,他们都希望能够自主,希望自己的能力得以施展,希望得到认可,希望自己的工作富有意义。因此,项目经理需要做的,就是唤起项目成员的自我激励的意识,让项目成员不仅能够独立承担责任,也能够对自己负责,对自己进行激励。

是不是让项目成员实施自我激励,就表示项目经理没有工作任务呢?显然不是。相反,项目经理需要更加重视这项工作,提到相当的高度,建立更加开阔、广泛和平等的激励平台,让项目成员充分发挥自主性,努力展现自我。

此时,项目经理不再是挥舞大棒的监督者和发号施令的指挥者的形象,而是更多地充当起了支持者、鼓舞者的角色。项目经理也不是依靠工作职权对项目成员进行管理,而是对他们给予有效地指导与帮助,以推动项目成员工作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最终达成团队的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