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强化劳务移民自主理念,助力社会治理

强化劳务移民自主理念,助力社会治理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强化劳务移民自身的主体理念,是中国大陆劳务移民社会治理的内在要求。只有劳务移民自觉强化主体理念,才能激发参与社会治理工作当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中国大陆劳务移民社会治理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劳务移民自治是中国大陆劳务移民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着力点,劳务移民应进一步加强责任意识、协作意识、自律意识,探索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新路子。

强化劳务移民自主理念,助力社会治理

强化劳务移民自身的主体理念,是中国大陆劳务移民社会治理的内在要求。只有劳务移民自觉强化主体理念,才能激发参与社会治理工作当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中国大陆劳务移民社会治理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强化主体思维

由于受长期封建统治的影响,不少中国大陆居民至今仍不同程度受依附权威、顺从权力等意识的影响,习惯于政府包办一切,主体性思维不强。对于中国大陆的劳务移民而言,许多人也仅仅把自己当作被管理的对象。甚至在个别管理者眼中,劳务移民常常被视为落后的群体或者违法犯罪行为的高发群体。一些人一讲到劳务移民,就联想到邋遢和落后;如果发生违法犯罪事件,劳务移民就第一时间被当作怀疑的对象。因而在日常管理当中,个别人对劳务移民常常抱有监视、防范的心理,一旦发生什么风吹草动,各种强硬手段和高压措施就会随之而来。由于受长期以来各种因素的影响,劳务移民自身也习惯于这种被管理的地位和被歧视的标签。创新中国大陆劳务移民社会治理,力图建构一种包括党委政府、社会各方面力量和劳务移民自身等治理主体在内的多元治理模式,不仅党委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协同治理,劳务移民也应牢固树立主体思维,撕掉被歧视的标签,从被动接受管理向主动参与治理转变,充分发挥自身在中国大陆劳务移民社会治理中的独特作用。

(二)强化主人角色(www.daowen.com)

戴维·波普诺认为,角色是对群体或社会中具有某一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待。[14]由于劳务移民是从一个地方迁徙到另外一个地方从事劳务工作的人口,不管是迁入地居民和劳务移民自身,都不同程度存在“客人”或“旁观者”的思想。有些地方对劳务移民使用的“新客家人”的说法,仍然存在以客人对待的思维痕迹。特别是对于第一代劳务移民自身而言,他们中的大多数仅仅把劳务作为一种谋生和养家糊口的手段,把自己当作城市的“索取者”和匆匆过客。然而随着第二代劳务移民成为劳务移民群体的主要构成力量,在城里安家乐业已经成为许多人的梦想。推动中国大陆劳务移民社会治理创新,不仅要求党委政府以及社会各方面力量的理念转变,还要求劳务移民自身改变自我定位,强化主人角色,真正认识到自身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设者和主人翁,实现自身角色从外来人向新市民的转变。

(三)强化主动意识

中国大陆劳务移民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和各种制度、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排斥固然有着不可割裂的关系,但是与劳务移民自身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参与能力不足、社会资本缺乏、观念文化冲突等自身因素影响而导致的自我排斥也有着紧密的联系。它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劳务移民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常常处于被动的地位,不仅被动地接受有关管理部门的管理,而且被动地接受各种公共服务的“施舍”。创新中国大陆劳务移民社会治理,要求劳务移民强化主动意识,积极参加到社会治理工作当中来。一是主动参与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劳务移民自治是中国大陆劳务移民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着力点,劳务移民应进一步加强责任意识、协作意识、自律意识,探索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新路子。二是主动争取合法权益。劳务移民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他们所获得的不应该仅仅是劳务收入,而应该包括休息权、文化娱乐权、安全权、健康权、受教育权、社会保障权等各种合法权益。三是主动参与社会公益社会交往。参与社会公益是劳务移民了解当地情况、加强社会交往和融入当地的重要途径。劳务移民应当在工作之余积极参加各种社区活动和志愿服务行动,加强与社区居民的沟通了解,强化社区归属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