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武威市全力加速扶贫攻坚进程

武威市全力加速扶贫攻坚进程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立足武威自然条件严酷、生态环境脆弱、结构性用水矛盾突出、自然灾害频发、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等现状,武威市委、市政府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坚持调结构、促增收、修公路、兴水利、建新房、抓脱贫、美环境,把扶贫攻坚摆在大局中思考,科学规划指导,统筹推进“造血式”扶贫。坚持把扶贫开发与城镇化建设结合起来,发挥武威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区位、产业、技术、市场等集聚优势,以城乡融合驱动助推扶贫攻坚行动。

武威市全力加速扶贫攻坚进程

2011年以来,武威市委、市政府围绕实现与全省一道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目标,以持续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核心,以统筹推进“双联富民”行动和“1236”扶贫攻坚行动为抓手,坚持城乡融合理念,创新扶贫思路,完善扶贫机制,强化扶贫举措,统筹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帮扶,强力推进“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全力实施海拔2800米左右高深山区贫困农牧民“下山入川”工程,走出了一条“建棚子、栽林子、抓票子、盖房子、过上好日子”的扶贫开发新路子,三年累计减少贫困人口20.5万人。扶贫攻坚行动的实施,不仅增加了贫困群众收入,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也促进了城乡融合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和谐稳定,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多赢”。

一是以科学规划为先导,统筹谋划推进扶贫攻坚。立足武威自然条件严酷、生态环境脆弱、结构性用水矛盾突出、自然灾害频发、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等现状,武威市委、市政府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坚持调结构、促增收、修公路、兴水利、建新房、抓脱贫、美环境,把扶贫攻坚摆在大局中思考,科学规划指导,统筹推进“造血式”扶贫。以国家新十年扶贫开发纲要为统领,编报实施国家六盘山片区古浪县、“四省”藏区片区天祝县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十年规划及省级五年实施规划,制定了《武威市“下山入川”工程规划(2011—2015年)》《武威市扶贫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关于加快发展獭兔产业的意见》《关于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入实施“1236”扶贫攻坚行动的意见〉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形成了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收入倍增三个“决议”。把富民产业培育、“下山入川”工程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金融项目支撑、公共服务保障、新型农民培育等作为亟须破解的要害问题,从脱贫目标、帮扶措施、实现途径、责任落实等方面入手,引导各类项目和生产要素向贫困片区倾斜和布局、各方力量向扶贫攻坚集中汇聚,形成了上下贯通、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扶贫工作机制和责任体系。

二是以产业培育为抓手,促进贫困片区农民收入倍增。突出富民产业培育,把强力推进“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作为扶贫开发的重中之重,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组织开展“双联干部帮建暖棚温棚”活动,推广市级领导帮扶古浪县经验,完善市县区领导包抓贫困乡镇制度,市人大、市政协组织开展双联“人大代表在行动”“政协委员助推双联行动”,帮扶力量进一步聚集。三年来,因地制宜发展以反季节蔬菜、红提葡萄为主的设施种植业,以皇冠梨、酿造葡萄、红枣、枸杞为主的特色林果业。坚持“规模化、区域性、多品种、高效益”的路子,大力发展以肉羊肉牛、獭兔为主的设施养殖业,积极培育集群式、规模化产业基地。全市贫困片区累计建成设施农牧业15万亩、特色林果基地22万亩。构建与主体生产模式相适应的“贮藏加工+运输销售”现代营销模式,推动建立“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辐射带动更多贫困农民在产业链上增加收入。扶持扶贫龙头企业39户,建立贫困村互助社59个,发展贫困村互助金协会会员1.58万户

三是以实施“下山入川”工程为主渠道,加快拔穷根改穷业换穷貌步伐。2010年,武威市委在广泛深入调研论证基础上决定实施高深山区贫困农牧民“下山入川”生态移民工程,规划用5年时间,将居住在海拔2800米左右高深山区的7.2万贫困农牧民全部移居川区,彻底斩断穷根、改变穷貌。围绕“当年下山、次年脱贫、三年致富”目标,坚持政府引导与群众自愿、易地搬迁与产业培育、统筹规划与有序推进、市级协调与区(县)落实的“四结合”原则,采取跨区域安置、县域内统一协调安置、依托工业园区、重大项目和国有农林场集中式安置等多种模式,拓宽劳务移民、教育移民、城镇移民等多种渠道,妥善转移安置移民。坚持移民搬迁与扶贫攻坚、城镇化、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相结合,住宅建设与产业发展同步规划,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同步转变,实现集中式居住,集约式发展。建立健全基层组织,创新社会管理服务,制定实施《关于做好“下山入川”移民点社会服务管理工作的意见》,切实做好移民生产生活、社会保障和治安管理服务,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清理收回国有和集体农林场226个,收缴土地12.9万亩,用于移民安置。三年累计完成“下山入川”移民4.2万人。建成和在建天祝黄草川、古浪黄花滩等移民安置点38个。

四是竭力实施城乡融合战略,促进新农村建设与扶贫开发有机结合。坚持把扶贫开发与城镇化建设结合起来,发挥武威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区位、产业、技术、市场等集聚优势,以城乡融合驱动助推扶贫攻坚行动。鼓励贫困人口在城乡融合发展建设区发展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等高效农业,增加农牧民来自主体生产模式的收入;加大工业扶贫力度,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加快发展创业型、创新型、劳动密集型中小微型企业,吸纳贫困农牧民就业,提高工资性收入;引导和培训贫困农牧民进城(镇)创业,从事家政、商贸、建筑餐饮、运输、乡村旅游等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收入比重;通过完善宅基地制度,稳妥推进农村住房产权抵押、担保、转让试点,探索增加贫困片区农牧民财产性收入渠道;通过产城融合,带动和催生一批各具特色、功能完善的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和中心村,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吸引贫困片区群众向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适度集聚;按照全面放开县城和建制镇落户限制的要求,科学制定户籍制度改革政策,尊重群众意愿,有序引导增量,优先解决进城时间长、就业能力强,可适应城镇生活环境的人口落户,逐步提高户籍城镇化率。通过实施城乡融合,逐步将贫困农牧民转变为现代农民、产业工人、致富能人、创业带头人,实现脱贫致富目标。三年来,累计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65万人次,培训贫困家庭“两后生”2.1万人。

五是强化资源整合,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以县区为主,有效整合各类项目资源,着力破解制约贫困片区发展的瓶颈问题。以水、电、路、房等为重点,坚持基础设施建设向贫困片区倾斜、向更高标准迈进,大力提升生产生活设施配套水平,着力改善公共服务条件。三年来,在贫困片区新建和整修乡村道路1508公里,有效解决了群众出行难、农产品外运难的问题。加大农田水利和工程建设力度,建成了古浪县生态移民暨扶贫开发黄花滩项目水利骨干工程,实施了石门河调蓄引水工程、天祝县南阳山片“下山入川”生态移民小康供水工程等重点项目,建成输水渠道1422公里。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20.8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加快村落民居改造提升,改造贫困片区危房2.8万户,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新建、改建校舍20.8万平方米,新建乡镇卫生院16个、村卫生室122所,贫困农牧民上学远、条件差、就医难等问题得到有效缓解。(www.daowen.com)

六是加大扶贫投入,破解资金制约。针对贫困片区农牧民收入低、积累少,有搬迁和发展愿望但力不从心的状况,把破解资金瓶颈作为产业开发、移民搬迁的突破口,按照“统一规划、集中投入、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各负其责”原则,以县区为主,整合项目资金,全力推动扶贫攻坚。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把财政直接补贴的项目资金更多地转变为政策性贴息、担保资金和风险补偿基金,拓宽融资渠道,努力把普惠政策转化为特殊政策,有效破解资金瓶颈制约。自2011年至2013年年底,累计为贫困片区农户发放各类贷款76.77亿元,其中“双业”贷款40.67亿元,“双联”贷款13.25亿元,妇女小额担保贷款22.85亿元。加强东西协作和定点帮扶工作,加大天祝藏区扶贫攻坚,先后与交通银行、金川公司等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和天津市、金昌市建立了定点扶贫协作机制,三年落实社会帮扶项目资金5926万元,有力地支持了贫困片区发展。

七是以“双联富民”行动为载体,凝聚扶贫攻坚合力。按照习总书记提出的“贫困地区党委政府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扶贫开发上”的要求,把扶贫开发作为“双联”行动的核心任务,深入贯彻省委《关于加强和深化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意见》,促进“双联”富民行动与扶贫开发工作深度融合。省、市、区(县)807个联村单位共联系1125个村,实现了建制村的全覆盖;23779名联户干部联系33279户农户,形成了全覆盖、综合性、常态化的工作格局。提出并落实单位联村“三个一”(为联系的贫困村找准一个发展路子,制订一个脱贫计划,谋划一个主导产业),干部联户倡导“五个一”(帮建1座温室或暖棚、助盖1间新房、培养1门技能、输转1名劳力、资助1名学生)。把帮助村户推进主体生产模式作为双联富民行动主要任务,大力实施产业富民、基础保障、生态保护等扶贫开发重点工程,帮助贫困乡村实施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项目1905项,切实帮助贫困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八是以创新扶贫开发方式为动力,全面提升扶贫开发水平。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入实施“1236”扶贫攻坚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及全省扶贫攻坚行动推进大会,对扶贫工作提出了许多指导性强、含金量高、便于操作的政策措施。市委把贯彻落实《意见》和会议精神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专题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传达学习,对贯彻落实《意见》和推进会议精神,全力做好武威市扶贫攻坚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全市上下抢抓实施“1236”扶贫攻坚行动机遇,进一步创新完善扶贫思路,认真梳理支持政策,积极谋划争取项目,不断强化工作措施,努力把各项支持政策转化为扶贫攻坚的实际行动,扶贫开发工作深入扎实推进。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省委十二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决策部署,按照市委三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研究制定《武威市创新扶贫开发方式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方案》,从扶贫对象管理、项目管理、扶贫资金使用、金融扶贫、智力扶贫、双联富民行动、构建“大扶贫”、扶贫考核等方面推动改革创新,不断提升扶贫攻坚水平,努力推动扶贫攻坚取得新成效。

(武威市扶贫开发办公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