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及存在问题

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及存在问题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是形成了中国特色的产业体系,经过多年的调整发展,汽车产业体系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生产集中度不断提升,产业布局、产品结构趋于合理。普及期的到来意味着中国进入了汽车社会发展的前期阶段,意味着汽车从仅是交通工具发展成为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重要载体。

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及存在问题

1.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绩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王瑞祥将我国汽车产业取得的重大成绩归纳为如下几点:

一是中国汽车产业成长为最具规模的产业之一,成为世界汽车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汽车产业的格局。

二是确立了支柱产业的地位。连年的产销增长、高比例的税收以及对巨大的就业和消费市场的拉动,稳固了汽车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

三是形成了中国特色的产业体系,经过多年的调整发展,汽车产业体系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生产集中度不断提升,产业布局产品结构趋于合理。

四是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汽车产业的发展及产品性能的不断提高,有效带动了国家相关重要基础产业和高技术含量产业的进步以及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五是加速了汽车社会的建设进程。中国汽车市场已由孕育期进入了普及期。普及期的到来意味着中国进入了汽车社会发展的前期阶段,意味着汽车从仅是交通工具发展成为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重要载体

2.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www.daowen.com)

中国欧洲经济技术合作协会会长徐秉金认为,目前我国汽车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核心技术空心化中国汽车生产企业在发动机、变速器、车身、汽车电子及整车设计等核心技术的掌握和开发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有明显的代差。无论是零部件生产还是合资的整车企业,核心技术和工艺均掌握在跨国公司手中,“技术空心化”现象日益严重。

(2)产业空壳化目前,世界上大多数的汽车跨国集团公司都在中国找到了一个或多个合资合作伙伴,带来了70余个品牌,建立了自己的生产销售据点,占据了70%以上的市场。

跨国公司控制和垄断核心技术,使我国本土汽车企业对跨国公司形成了技术依赖,从而难以实现技术积累和技术创新;而跨国公司则通过控制核心技术来控制中国市场和销售。

(3)产业集中度低至2011年年底,全国汽车企业共有168家,其中具有整车生产资质的企业(集团)70家,零产销和年产销不足千辆的“壳公司”企业(集团)占了所有整车企业(集团)的一半还多。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2012年中国仅有上汽(446.14万辆)、东风(307.85万辆)、一汽(264.59万辆)、长安(195.64万辆)、北汽(169.11万辆)等5家汽车生产企业(集团)的产销规模超过了百万辆,产业集中度占全国汽车销售总量的71.7%,而且绝大多数是合资品牌汽车,远不及欧、美、日90%以上的产业集中度,而且没有一家汽车企业的产销量能够进入全球前10名。

(4)自主品牌境况堪忧总体上看,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困难重重,一是缺少自主的核心技术,技术工艺水平、品牌影响力以及市场竞争力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二是合资、进口品牌车企倚仗技术、资金、品牌等优势挤占自主品牌汽车原本占优势的中低端市场,致使其生存空间被压缩,生存环境恶化。三是一些地方政府出台的各种限制政策如“摇号”、“车牌拍卖”等,使得购车难度和成本加大,从而导致品牌影响力本就较弱的自主品牌在这些地区乏人问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