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区域规划的碎片化:挑战与解决方案

区域规划的碎片化:挑战与解决方案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碎片化的区域规划,也产生了各自为政,盲目追求政绩、追求GDP的现象。一方面,我国区域规划政策集中于经济发展速度、GDP数量的论证和预测等,没有真正地做到仔细规划。另一方面,传统的经济地理学没有成熟的空间结构理论体系,没有解释市场和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互动规律,造成国家规划目标不明确。

区域规划的碎片化:挑战与解决方案

经济发展的一体化是大势所趋,未来经济区规划的地域限制将可能越来越少,跨区域甚至跨国的经济大区都可能实现[6]。但当前,出于制度创新与设计的考虑,为探索区域开发的有效路径,政府划分了多个区域,如经济试验区就分为改革试验区和发展试验区,当中又细分为许多产业承接转移区、生态环境保护区、海洋经济区、革命老区等。这样就出现了区域规划碎片化问题。往往一套班子要同时进行多套任务规划,挤占了新政策的红利空间。碎片化的区域规划,也产生了各自为政,盲目追求政绩、追求GDP的现象。而考核部门默认高投入低效率的产业规模扩张,甚至推动产业重复建设,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而造成大量浪费。而且,各级政府没有激励致力于提升核心产业竞争力,却沉浸于对产业技术的效仿,导致区域之间的分工合作被恶性竞争所打乱,地区产业趋同、产业质量低下。

当区域经济政策的空间范围过于分散,就难以致力于完善科学完整的规划体系。一方面,我国区域规划政策集中于经济发展速度、GDP数量的论证和预测等,没有真正地做到仔细规划。另一方面,传统的经济地理学没有成熟的空间结构理论体系,没有解释市场和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互动规律,造成国家规划目标不明确。比如,资源也集中于供需分析和开发手段和目标,对于加强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力度和深度不够。产业规划方面,没有十分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规划方案,仅仅依据现状和主观的展望,提出产业布局和发展趋势的指示性意见,并且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或者税收经济优惠加以诱导,规划出台后,我国实施手段非常薄弱,没有形成跟踪和定期监督汇报,没有电子数据库和数据加工分析系统,没有检验规划的质量,下一轮规划就没有切实的依据,政策落实的机制和手段不够完善。一般的区域规划编制,都是属于精英阶层的决策,公众的意见征求没有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社会各阶层和公众不是十分熟悉规划意图,人们在思想、资源、文化、市场、环境等方面没有很强的一致性,从而没有动力将其转化为自觉行动,政策的落实程度大打折扣。(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