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物流的功能要素和特点

物流的功能要素和特点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般认为,物流的功能要素主要包括运输、仓储保管、流通加工、配送、包装、装卸搬运和信息管理,这七个方面被称为物流的“七要素”。物品在由生产地流转到消费地的过程中,装卸搬运作业非常频繁,不合理的装卸搬运,不仅会造成财力和劳动力资源的浪费,也会造成物品损坏,加大物流成本。

物流的功能要素和特点

(一)物流的功能要素

物流的功能要素是指物流系统所具有的基本能力。一般认为,物流的功能要素主要包括运输、仓储保管、流通加工、配送、包装、装卸搬运和信息管理,这七个方面被称为物流的“七要素”。物流就是这些构成要素的集成系统。

1.运输

运输是使物品发生场所、空间移动的物流活动。运输在物流功能要素中是最重要的构成要素。随着生产社会化、专业化程度的提高,生产与消费在同一地点的情况几乎很少,运输解决了物质资料在生产地点和需要地点之间的空间差异,创造了物品的空间效用,所以,运输是社会再生产的必要条件。运输有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运输方式有不同的特点和要求,物流的效率也不一样。因此实现运输合理化,对于实现良好的物流服务,降低物流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2.仓储保管

仓储保管是指对物品货物进行储存及对其数量、质量进行管理控制的活动,是物流的另一个极为重要的职能要素。由于生产与消费各自的规律性,两者在同一时间内完成是很不现实的,而仓储保管改变了物品货物的时间状态,从而实现了物品货物在供应链中上下环节的衔接;在生产过程中,没有一定数量的原材料、半成品的储存,生产的连续性就可能受到破坏;或者由于经济运输的需要,或者为了预防突然事件的发生等,都需要有一定数量的物质资料的储存。所以,物质资料的储存,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现象,也是保证社会再生产连续不断运行的基本条件之一。随着现代流通手段的发展,储存已经由过去的从简单保管着眼的被动观点转变为从现代流通着眼的主动观点,即储存的场所越来越多地发挥着集货、分类、检验、理货、流通加工和配送等功能。

3.流通加工

流通加工是在流通阶段为便于物流或消费而进行的不改变物品基本性能的加工,具体包括切割、细分化、钻孔、弯曲和组装等轻微的生产活动,还包括单位化、价格贴付、备货、商品检验等为使流通顺利进行而实施的辅助作业。通过流通加工可以弥补生产加工的不足,增加商品的附加价值,提高商品的保存机能和物流服务水平。此外,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领域出现了多样化、差异化的趋向,流通加工是生产加工在流通领域的延伸,有助于提供差异性商品,满足消费需要。

4.配送

配送在中国《物流术语》国家标准中被定义为:“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用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和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所以,配送是物流的一种特殊的、综合的活动形式,它几乎包括了物流的所有职能,是物流的一个缩影或在某一范围内物流全部活动的体现。一般来讲,配送是集包装、装卸搬运、保管和运输于一体,并通过这些活动来低成本、高效率地满足用户的需求。所以,现代意义上的配送不同于一般性的运送或运输,它是建立在备货和配货基础上的满足客户灵活需要的送货活动,是一种以社会分工为基础的、综合的、现代化的送货活动。

5.包装

包装是在物流过程中为了保护商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采用材料或容器对物品进行包封,并加以适当的装潢和标识工作的总称。包装具有保护商品、便利储存运输的基本功能。包装存在于物流过程各环节,包括商品的出厂包装,生产过程中在制品、半成品的换装,物流过程中的包装、分装和再包装等。一般来讲,包装分为工业包装和商业包装。工业包装的作用在于便利运输和保护商品;商业包装的目的在于刺激消费者购买和便于消费者购买等。

6.装卸搬运

装卸搬运是指在物流过程中,在同一地域内,以改变物品存放状态和空间位置为主要内容的有目的的活动。它是伴随输送和储存而产生的物流活动,是对运输、储存、包装、流通加工和配送等物流活动进行衔接的中间环节。物品在由生产地流转到消费地的过程中,装卸搬运作业非常频繁,不合理的装卸搬运,不仅会造成财力和劳动力资源的浪费,也会造成物品损坏,加大物流成本。因此,装卸搬运的合理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www.daowen.com)

7.信息管理

物流整体职能的发挥,是通过物流各种职能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也就是说,各种职能的作用不是孤立存在的,这就需要及时的物流信息。物流信息从狭义范围来讲,是指与物流活动(如运输、储运保管、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有关的信息;从广义范围来看,物流信息不仅指与物流活动有关的信息,而且还包括与其他流通活动有关的信息,如商品交易信息和市场信息等。广义的物流信息不仅能起到连接、整合生产企业,经过批发商和零售商,最后到消费者的整个供应链的作用,而且在应用现代先进信息技术的基础上能实现整个供应链活动的效率化。具体地说就是利用物流信息可以使供应链上各个企业都提高效率,满足它们对控制计划生产、协调客户服务进行有效管理的要求。

(二)物流的特点

1.物流本身不创造物品的使用价值,但创造价值

虽然物流活动并不生产产品,但它同样具有生产性,都要耗用一定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即要支付所必需的费用。事实上,物流过程作为一种特殊生产过程,它本身并不创造物质资料的使用价值,但在流通过程中它却能把生产领域中创造的使用价值转化成现实的使用价值,没有这种转化,物品的使用价值就不能最终实现。

2.物流活动具有服务性

物流的目的是创造物流的时间效应和空间效应,这种效应的实现有赖于物流本身能否及时、准确、保质、保量、安全、可靠地满足消费者对物质资料的需要。因此,物流要服务于市场,从满足生产和消费出发,为生产建设和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服务,这也是物流活动的归宿。

3.物流与商流的区别

商流是物品作为商品在流通过程中,通过买卖活动所发生形态变化的过程,即由货币形态转化为商品形态,以及由商品形态转化为货币形态的过程。这种转化需要通过一系列活动才能实现,如订购合同的签订、采购、谈判、货币结算等,实质就是商品所有权的转移。物流是指商品的实体运动,即在流通过程中商品使用权的转移过程,也就是商品使用价值的实现过程。所以,物流与商流存在着明显的不同。

(1)活动内容不同。物流侧重于实现物品由生产地到消费地的流转,包括运输、保管、包装、搬运、流通加工以及与之相关的信息处理活动。而商流侧重于物品所有权的更迭,即实现商品所有权由生产者到消费者的转移,实质上是一种买卖活动,因此又称为贸易或交易,包括市场需求预测、计划分配与供应、货源组织、订货、采购调拨、销售等。

(2)价值创造形式不同。物流通过调节时间间隔和空间间隔来创造价值,也通过适当的包装或流通加工活动创造一定的加工附加值。而在商流活动中,物品的转移是按价值规律进行的,商品的价格围绕着价值这根轴线上下波动,价值决定了商品交换的价格。商流通过交换活动使商品的价值得以实现,体现了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财富的交换关系。

(3)流通规律不同。物流体现为物的实体运动,其流通的最佳路径与商品的种类、性质、数量、交货要求、运输条件等因素有关。为了降低物流费用,提高经济效益,物流活动在选择流通路径时,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由生产地到消费地之间路径最短,强调无中断、无绕道、无等待、无回流等不合理现象,追求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将适当的商品交给适当的用户。商流主要体现为资金和信息的流动。在电子商务时代,随着自动银行系统、电子资金汇兑系统等日渐发达,资金的流动日益显现出信息流动的特性。因此,与物流活动相比,商流活动可以在无形的市场中进行,商流最佳路径选择主要考虑营销业务的方便,而与商品的种类、性质、数量、交货要求、运输条件等因素并无直接关系。由此可见,在实际的商品流通中,物流和商流往往遵循着不同的流通规律和流通路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