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方太儒道: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理想选择

方太儒道: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理想选择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茅忠群认为,企业的创新,更应从良知出发,每一次创新都应着眼于为人类带来福祉和喜乐、效率和便利。我觉得,茅忠群的理想和追求是可贵的;方太的实践是值得尊敬和点赞的!

方太儒道: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理想选择

杨壮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作为研究现代企业领导力组织发展的学者,初次听到茅忠群董事长介绍方太儒道的时候还是觉得蛮震惊的,因为在西方管理学的理论和实践下,很多人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学说,是否能够推动企业发展和创新还是有很多质疑的,我也曾在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组织的“传统文化的中国企业实践”课题组会议上与茅忠群进行了沟通。他的两个观点打动了我:

一个观点是:方太的愿景是要成为一家伟大的企业;

另一个观点是:一切企业的创新,都源于良知。

坦率地讲,现今中国的企业里,很少有企业创始人或CEO敢于声称“要成为一家伟大的企业”,倒不是说很多人缺乏雄心壮志,而是“伟大”一词的解读本身就带有巨大的争议。

何谓“伟大”?

是不是活过100年的企业就是伟大的?还是规模较大、影响力强大的企业就是伟大的?

对此,我们还没有定论。

但当我仔细研究茅忠群说的“伟大”时,我心中产生了一种敬畏感!因为他认为“伟大的企业导人向善”。(www.daowen.com)

确实,企业的本质是什么?德鲁克的解释是“创造顾客”。那么,创造顾客的意义是什么?是不是必然产生更多的利润?如果是,有了利润,甚至有了很多利润,就是终极意义了吗?令人惋惜的是,很多中西方盈利的企业到了这一步就迷茫了,一些企业转身成立一个慈善基金会。我个人很喜欢慈善事业,但这种慈善事业往往只是企业家个人的事情,如盖茨基金会、巴菲特基金会、洛克菲勒基金会等,而中国企业家群体里尚缺乏有影响力的个人基金会。

那么,企业自身就是产生利润的机器吗?

“导人向善”的追求无疑给我们这个社会带来一种新的境界,这体现了企业存在的真正价值观!作为社会中最为重要且活跃的一份子,对于利润,应该有一种价值取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尤其是那些具有影响力的企业,有责任向社会、向员工输出一种正能量,并激活这个社会中的善,从而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加美好!否则,没有价值观的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和程度就会迷失战略发展方向,偏离企业宗旨。价值观的迷茫必然导致政治危机、经济危机、道德危机和信任危机,不仅给消费者以及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害,而且极大影响消费者和社会对于企业的信任和认知,进而对企业存在的价值产生怀疑。

茅忠群的另一个观点更有意思了:对社会产生积极作用和正能量的创新都源于良知。我个人认为,不能说所有创新都源于良知,但关于创新,话题显然比伟大更多,也更容易有共识,但是把对人类进步有意义的创新归于良知,这还是独树一帜的。当然我们也看到一些企业的创新也许并不来自良知,甚至是一种人性的欲望,也受到了追捧,如某类游戏或赌博等,这些都给社会和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而且难以愈合。茅忠群认为,企业的创新,更应从良知出发,每一次创新都应着眼于为人类带来福祉和喜乐、效率和便利。

茅忠群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了一个观点:一个企业家必须有大爱思想,怀着对顾客的爱、对员工的爱、对社会的爱,一个企业必然会涌现出强烈的创新冲动,这就是人的良知。

他用实际行动和理性思考,告诉人们:真正的儒家思想不仅不会制约人们的创新,反而会成为企业创新的源泉。

当然,中西方企业的发展历史告诉我们,伟大的企业最终会是人治、法治、心治的完美结合体。而实现心治是企业发展的最高阶段,因为当人们的思想和灵魂彻底受到心灵上的良知洗礼之后,企业创新的动力将是无穷无尽的!

我觉得,茅忠群的理想和追求是可贵的;方太的实践是值得尊敬和点赞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