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湖南省水运管理现状简析

湖南省水运管理现状简析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8年,湖南省水运系统强化水上交通安全监管,推进水运绿色发展,提升治理服务能力,全年完成水运建设投资21.62亿元,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2.43亿吨、外贸货物吞吐量507.25万吨,为钢铁、煤炭等支柱产业节约物流成本14亿元以上,水运管理工作取得较大成效。全省清理处置“僵尸船”3193艘、“三无”船舶1118艘,有效防止了汛期船舶走锚。全省完成水路客运量1729.4万人、旅客周转量3.63亿人公里、港口旅客吞吐量1463.7万人,同比增长3.6%、5%和1.3%。

湖南省水运管理现状简析

2018年,湖南省水运系统强化水上交通安全监管,推进水运绿色发展,提升治理服务能力,全年完成水运建设投资21.62亿元,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2.43亿吨、外贸货物吞吐量507.25万吨,为钢铁、煤炭等支柱产业节约物流成本14亿元以上,水运管理工作取得较大成效。

·水上交通安全监管持续加强 一是源头管控更加严格。规范船舶准入管理,推动旅游船舶检验规范化,严格按规范要求检验发证新建船舶370艘,完成船舶“船、图、证”一致性清理2578艘,船舶技术状况得到有力保障。严格船员准入把关,强化船员实船培训,培训船员5630人次,组织船员适任考试11期、基本安全知识考试36期,船员适任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加强焊工、危货港口装卸管理人员资质考核,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切实增强。开展“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年”活动,推动全省324家港航企业完成“十项制度、两项能力”建设。二是过程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利用视频监控、AIS等手段,加强水路危货运输和客渡运动态掌控,推动全过程监管。强化证书过程监管,完成3.15万本过期船舶船员证书清理,对即将到期和已过期证书及时发布提示或警示信息;接收进出港船舶报告16.14万艘次,处置报港违法行为153次;对920名船员实施违法记分3713分,船舶船员管理从静态向动态转变。三是现场监管全面加强。深入开展季度水上安全检查,全面覆盖客货运输、港口、水运建设等水上各方面各领域,强化春运、“两会”、中秋、国庆等重点时段检查,发挥船闸在安全检查中的关口作用,全省共开展安全检查2万余次,立案调查1387件,暂扣或吊销各类证书1413本,行政拘留42人。加大水上安全电子巡航力度,通过视频监控发现并处置违法违规行为710起。四是专项整治有力有效。开展船舶非法运输、内河船舶非法参与海上运输、危货运输、“僵尸船”等专项整治,组织“强执法防事故”“平安水运夏秋会战”、打非治违、港口危货隐患清零等专项行动,水上交通违法违规行为得到依法处置。全省清理处置“僵尸船”3193艘、“三无”船舶1118艘,有效防止了汛期船舶走锚。邵阳市高度重视“僵尸船”整治工作,成效十分显著。全省水上交通安全形势总体保持平稳,共发生一般等级及以上水上交通事故4起、死亡9人。

·水运污染防治持续推进 一是环境保护切实加强。实施船舶防污染检验专项行动,检验设施设备1.34万艘次,督促整改防污染问题740项。完成166艘400总吨以下货船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加装,对28艘公务船舶进行了防污染改造。开展固体废物非法转移倾倒专项整治、船舶污染防治专项治理和船用燃油检查,共出动执法人员1万余人次,检查船舶2万余艘次,查处违法行为200起,有力震慑了船舶污染水域行为。加快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体系建设,建立运行联单制度和联合监管制度,推动完成洞庭湖区18个收集点建设和11家收集单位组建,收集船舶污染物4073吨。开展港口码头污染防治专项检查,改造排放不达标港作机械26台套。加强全省干线航道127处饮用水取水口保护区航标设置和防污染巡查,出动巡查人员9575人次、船艇1165艘次,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运防污染得到有力加强。二是非法码头整治深入推进。加快长江、洞庭湖区非法砂石码头拆除后的复绿工作,完成湘资沅澧四水243处非法砂石码头整治。常德、益阳等地非法砂石码头、堆场得到有效治理。三是长江岸线湖南段专项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按照“关、停、并、转”思路,关闭拆除码头泊位42个、渡口13道,暂停泊位建设11个,退出岸线共计7302m。推进拟保留的40个泊位、8道渡口进行提质改造,推动港口码头资源整合及《岳阳港总体规划》出台。长江岸线港口码头整治得到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湖南日报》、湖南卫视等媒体给予了充分报道。四是水运绿色低碳环保建设有序开展。完成东江湖全国首艘内河LNG动力客船建造,配套建设全国首个油、电、气水上加注站点,引导支持省内首批653TEU双燃料(LNG/柴油集装箱船建设。完成岳阳港全国内河首个绿色港口创建工作,通过交通运输部验收。推进全省港口岸电布局方案编制,依托岳阳港、长沙港实施港口岸电试点示范项目建设,建成岸电设施29套。严格水运建设环保工作,落实规划环保程序,督促施工项目使用环保工艺,开展环保监测,做好了水源保护与扬尘管控。

·水运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一是货运结构调整加快推进。强化水路运输组织,长沙、岳阳等地江海直达、江海联运快速发展。推动水运市场资源整合,构建合作平台,省港务集团挂牌成立,引导大宗货物“宜水择水”。全省完成水路货运量2.11亿吨、货物周转量458.96亿吨公里,港口货物吞吐量2.43亿吨、集装箱吞吐量67.65万TEU,港口集装箱、滚装汽车吞吐量同比增长17.5%和353.2%,金属矿石、煤炭、钢铁、粮食吞吐量分别同比增长54.3%、41.1%、46.7%和16.4%。砂石吞吐量同比下降53.2%,水路货运结构已由砂石运输为主向金属矿石、煤炭、钢铁、粮食、集装箱等多货种转型。二是客运转型升级有序进行。充分利用绿色生态优势,推动水上特色旅游客运发展,橘子洲、君山岛、东江湖成为水上旅游客运知名品牌,酒仙湖、穿紫河、水府庙等水上旅游客运快速发展。全省完成水路客运量1729.4万人、旅客周转量3.63亿人公里、港口旅客吞吐量1463.7万人,同比增长3.6%、5%和1.3%。三是落后过剩产能加快化解。淘汰落后过剩运力1853艘,禁止新增采砂产能,免费发布省标准船型图册,支持集装箱等专业运输船舶发展。全省货运船舶总运力达到413.1万载重吨,单船平均运力达到1457载重吨;集装箱运力快速增长,总运力达到1.05万TEU,同比增长51.95%。(www.daowen.com)

·水运服务保障更加有力 一是基础设施供给不断增强。全省水运建设项目27个,其中湘江二级航道二期工程株洲航电枢纽二线船闸建成通航,永州至衡阳三级航道建设一期工程开工;沅水浦市至常德航道、洞庭湖区澧县安乡至茅草街航道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南茅运河航运建设项目船闸、华容河航道建设项目船闸建设顺利推进。全省新增1000吨级航道171公里、2000吨级航道85公里,湘江、沅水、洞庭湖区航道通航能力进一步提升。长沙港铜官港区一期工程建设完成,长沙港霞凝港区三期工程、岳阳港城陵矶港区(松阳湖)二期工程顺利推进。全省新增1000吨级泊位2个、2000吨级泊位1个、3000吨级泊位2个,岳阳港、长沙港吞吐能力进一步增强。民生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投入7961万元,实施渡口标准化改造126道,其中贫困地区渡口117道。开展全省旅游航道发展研究,加强水运经济运行统计分析,建设水运历史数据库,水运数据支撑和规划引领进一步加强。二是通航保畅能力有效提升。全省干线航道航标维护正常率达到99.78%。新建航道站房5处,航道管养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实施应急抢通浅滩18处,完成疏浚工程量50.27万方。完成湘江文泾滩、沅水响水坎等地“战枯保畅”任务,积极开展“抗冰保畅”,有力保障了金属矿石、煤炭、原油等重点物资运输,得到省委省政府充分肯定和相关企业、船员良好评价,国省主流媒体给予了大量报道。衡阳、洪江等地深化桥区航标专项整治,桥区通航安全得到有力保障。三是科技支持保障持续强化。建成湘江船闸通航调度系统二期工程,实现枢纽过闸数据共享、统一申报、联合调度。完成干线航道电子江图制作,智能通航基础更加稳固。推动综合监管平台试运行,推进二级数据中心建设,完成访问控制与系统安全项目,海事管理数据共享初步实现。开发小型船舶管理系统,推进通航环境数据采集,水运信息数据更加完善。四是协同保障机制成效初显。建立水运管理部门与港航企业联络机制,搭建货源企业与港航企业沟通平台,促进水路货源增加。与五凌电力签订合作协议,实现重点船闸共建共商共治,有效提高船闸通航保证率。五是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服务深入一线。推进安全生产“七进”活动,主动送安全知识进学校、进企业、上船头,发放儿童救生衣8000件、安全宣传插画作业本9.6万本、企业安全管理手册5000本;与深圳海事局在郴州共建省第一所“少年海事学校”;通过各类媒体广泛宣传水上交通安全知识,从业人员和群众水上交通安全意识进一步增强。

·水运行业治理能力显著增强 一是“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取消行政许可项目3项,探索并逐步推进省内航行船舶“多证合一”,缩短船员证件办理时限,简政放权力度进一步加大。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有效防止权力寻租,事中事后监管切实强化。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行通航影响评价网上办理,试行船舶图纸审查电子化,实现政务实体大厅向网上大厅延伸,便民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二是制度体系逐步完善。推动《湖南省水上交通安全条例》落实,法律法规宣贯工作扎实开展。制定了《湖南省旅游木质船检验规定》《湖南省旅游PVC排筏检验规定》和过闸船舶安全检查、船舶安全检查程序等工作规定,明确了相关工作要求。推动《湖南省港口岸线使用审批管理办法》出台,规范全省岸线审批,有效促进了岸线资源集约利用。三是市场监管能力不断加强。完成全省水运经营资质核查,委托第三方机构对53家企业开展资质抽查,督促未通过核查、抽查的企业按法律法规要求整改。农村水路客、渡运一体化公司化经营加快推进,新组建水路客运企业30家,基本实现全省水路客运公司化经营。规范水路运输市场和水运建设市场信用评价标准,加强信用评价结果应用,诚信体系更加完善。四是水上安全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推进水上安全生命周期监管体系建设,制定水上交通安全通报制度、约谈制度、巡查制度、隐患事前责任追究制度、视频监控及应急值班管理制度,安全责任体系进一步健全。落实省市县三级分片督导联系制度,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检查督查,省级检查督查发现并交办整改安全隐患310项。委托专业机构开展全省危险货物港口隐患排查,发现并处置一般隐患213处、重大隐患49处,完成岳阳港危货作业集中区风险评估。针对水上安全与防污染问题,省局向13个市州政府发出了工作建议函。建立证书过期预警机制,提前30天向船主、船员发送证书过期预警信息。省局通过中国水运报、潇湘晨报等新闻媒体对外公示失联船舶情况,对751艘船舶实施召回。培训水运管理人员1087人次,重点加强执法力量培养,新增持证执法人员203人,举办船舶安全检查技能比武,推进湖南、深圳海事“结对子”工作,深入开展市州船检机构“结对子”活动,加强省内海事机构交流学习,人员履职能力不断提升。组建省级应急救援船队,建立省级应急救援基地,在长沙、衡阳、永州、怀化、湘西等地开展应急救援演练,培育和发展社会水上救援力量,应急救援能力逐步增强。

(湖南省水运管理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