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经济发展分化加剧,新经济成主要动力

经济发展分化加剧,新经济成主要动力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几年,全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常态的一个特征是经济增速比前一轮较高增长期放缓。这个特点在2015年已经被多次提到,今年以来,经济发展的下行压力继续加大,分化的特点就更加突出。亿元,同比增长7.4%,增幅连续7个月回升。图52015年以来广东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月增长情况城乡消费品市场稳步增长。各区域消费品市场保持平稳运行,东翼地区增速较快。③汽车类商品零售增速回升,石油及制品零售降幅收窄。

经济发展分化加剧,新经济成主要动力

近几年,全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常态的一个特征是经济增速比前一轮较高增长期放缓。而在经济增长放缓之后,出现一个新的特点,那就是经济发展的分化显现出来,好的越好,弱的越弱。这符合经济发展的自身规律,在萝卜快了不洗泥的阶段,谁都可以获得好的发展,但在市场走向紧缩、竞争趋于激烈的阶段,必然带来大浪淘沙,优质的企业和产业获得新的机遇,而落后的产业和企业被市场出清。特别是“互联网+”孕育了大量商机,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等“三新”经济不断增加、积累,开拓了经济增长的新空间,形成了促进发展的新动能,成为支撑广东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同时促进了经济发展的分化和经济结构的优化。这个特点在2015年已经被多次提到,今年以来,经济发展的下行压力继续加大,分化的特点就更加突出。广东的情况也是如此。以下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分析这个问题。

1.从三大需求指标看,投资增速回落,国内市场相对较好,外部市场比年初略有改善

从今年三个季度看,全省投资和消费增速比较稳定,进出口降幅逐步收窄,市场需求总体保持平稳。

(1)投资增速有所回落。1—11月,广东固定资产投资共完成28729.72亿元,同比增长11.6%,增速同比回落5.4个百分点,低于15%的年度目标(见图4)。

①一产投资仍处低位,二产、三产投资增速回落。1—11月,广东第一产业投资384.83亿元,同比增长9.3%,其中农业渔业分别增长12.9%和35.2%,林业畜牧业分别下降9.6%和3.4%。第二产业投资9599.87亿元,同比增长10.3%,增幅同比下降11.6个百分点,在工业技改投资增长34.1%的带动下,全省工业投资9577.92亿元,增长10.4%。第三产业投资18745.02亿元,增长12.1%,增幅同比回落1.2个百分点;剔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全省第三产业投资仅增长5.5%,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投资自6月以来保持35%以上的增长,1—11月增速高位回落,由1—10月的41.8%下滑至28.9%;第三产业中,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教育分别增长49.4%和30.3%,增速均高于平均水平。亿元,同比增长7.4%,增幅连续7个月回升。基础设施投资主要行业中,铁路运输业完成投资305.91亿元,增长40.7%,增幅比前三季度加快25.2个百分点,其中广州铁路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当月完成投资超10亿元。道路运输业投资1628.74亿元,下降10.8%,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1.9个百分点,其中罗阳高速施工进入尾声,已于11月底正式通车。

图4 2015年1—11月以来广东固定资产及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

④东西两翼增速加快。1—11月,珠三角地区完成投资19616.62亿元,增长12.8%,增幅比前三季度回落0.7个百分点。粤东地区完成投资3638.57亿元,增长15.5%,增幅比前三季度加快0.6个百分点。粤西地区完成投资2721.55亿元,增长14.6%,增速比前三季度回落4.1个百分点。粤北及山区完成投资2752.99亿元,下降0.3%,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1.3个百分点。

⑤资金来源有所收紧。1—11月,广东本年到位资金34586.82亿元,同比增长9.5%,比1—10月回落1.2个百分点,低于同期投资增幅2.1个百分点,到位资金增速连续5个月低于同期完成投资增速。其中:国家预算资金增长5.2%、国内贷款增长5.8%、利用外资增长30.9%、自筹资金下降0.7%、其他资金增长36.3%。

(2)国内消费市场保持扩张,速度平稳。

1—11月,广东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616.12亿元,同比增长10.1%,增幅与前三季度和上年同期持平,高于年度目标0.6个百分点。11月当月,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55.22亿元,同比增长10.8%,增幅比10月加快0.6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加快0.7个百分点(见图5)。

图5 2015年以来广东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月增长情况

城乡消费品市场稳步增长。1—11月,全省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7679.68亿元,同比增长10.1%,增幅与上年同期持平,占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7.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936.44亿元,同比增长10.5%,高于城镇市场0.4个百分点。商品零售稳中有升。1—11月,全省商品零售额28436.29亿元,增长10.3%,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12379.04亿元,增长6.9%。餐饮收入3179.83亿元,增长9.1%,其中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1085.07亿元,增长2.6%。各区域消费品市场保持平稳运行,东翼地区增速较快。1—11月,珠三角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807.29亿元,同比增长10.0%;东翼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16.79亿元,增长11.6%,增速比全省整体高1.5个百分点;西翼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82.84亿元,增长9.4%;山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16.51亿元,增长10.5%。分商品类别看,呈现以下特点:

①吃类、日用类商品零售平稳增长,穿类商品零售增长放缓。1—11月,全省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零售额918.84亿元,增长9.1%;日用品类零售额595.90亿元,增长16.8%,增速均较平稳;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1146.58亿元,增长4.1%,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9个百分点。

②受前期房地产销售较高带动,居住类商品零售增长较快。1—11月,全省限额以上家具类零售额162.84亿元,增长14.2%;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零售额151.83亿元,增长15.1%,增速均明显高于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平均增长水平。

汽车类商品零售增速回升,石油及制品零售降幅收窄。1—11月,全省限额以上汽车类商品零售额3783.79亿元,增长11.8%,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10.9个百分点。限额以上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1760.94亿元,下降4.0%,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1.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收窄6.1个百分点。

④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保持快速增长,但增速有所回落。1—11月,全省限额以上单位通讯器材类零售额458.89亿元,增长19.8%,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9.6个百分点。

⑤金银珠宝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商品零售下滑。1—11月,全省限额以上单位金银珠宝类零售额224.84亿元,下降1.9%;文化办公用品类零售额365.80亿元,下降7.8%,销售形势不容乐观。

⑥限额以上单位其他主要大类商品中,中西药品类增长13.8%,化妆品类增长14.4%,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23.0%,增速居各大类商品前列。

(3)进出口持续负增长。1—11月,广东外贸进出口5.63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微降0.1%,占同期全国进出口总值的25.8%;其中,出口3.54万亿元,下降0.5%;进口2.09万亿元,增长0.6%。11月贸易额继续攀升,进出口值、出口值、进口值均创年内新高。2016年5—9月,广东外贸月度进出口额逐月攀升,至9月份,单月进出口5884.7亿元,10月小幅回落,为5423亿元,11月再度走高,进出口6257亿元,同比增长3.6%,环比增长13%;其中:出口3836.5亿元。同比增长1.6%,环比增长13%;进口2420.5亿元,同比增长6.9%,环比增长19.3%。11月进出口值、出口值、进口值均创年内新高。

①对东盟、欧盟日本等贸易伙伴进出口增长,对香港、美国和韩国下降。1—11月,香港、美国、东盟、欧盟、日本、韩国和台湾省继续进出口实现增长,分别增长7.5%、3.2%、3.5%和5.5%,对香港、美国和韩国分别下降2.9%、2.4%和0.1%。此外,对丝绸之路重点14国进出口8260.1亿元,增长9.6%,其中出口4706亿元,增长10.4%;进口3554.1亿元,增长8.6%。在对金砖国家贸易中,对印度进出口快速增长25.9%,表现突出,对南非和巴西分别下降23.3%、8.7%,对俄罗斯微增0.1%。

机电产品出口下降,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保持增长。1—11月,广东出口机电产品2.4万亿元,下降0.4%,占全省出口总值的67.9%;出口纺织品、服装、箱包、鞋类、玩具、家具、塑料制品和灯具等8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7666.9亿元,增长1.4%,占全省出口总值的21.7%,其中出口服装增长1.9%,鞋类下降6.6%。

③机电产品进口保持增长,液化气、钢材、铁矿砂等大宗商品进口量回升。1—11月,进口机电产品1.41万亿元,增长3.9%,占全省进口总值67.4%;同期,10类大宗商品出口2095.8亿元,下降9.6%,占全省进口总值的10%,其中液化气、钢材、煤、铁矿砂和原木进口量回升,进口均价除粮食和铁矿砂小幅上涨外,其余仍为下跌。

2.从三大供给看,农业平稳,工业生产稳中有落,服务业对经济支撑作用增强

从核算的角度看,前三季度全省GDP增速总体稳定,但各行业发展呈现一些新的变化。农业和服务业保持平稳,工业稳中有落。服务业中,金融业房地产业发展继续放缓,财政八项支出速度也有所回落,而以新经济为代表的盈利性服务业发展继续加快(见表2)。

表2 2016年前三季度广东主要行业增长情况(www.daowen.com)

(1)农业生产保持稳定。2016年广东气象情况总体偏好,除开春时节低温阴雨情况外,中后期光温条件一直较好,未出现严重的自然灾害,特别是农作物生长、收获期内未受强台风袭击,有利于农作物的丰产。综合春夏收情况来看,广东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078万亩,小幅增长0.6%。其中谷物、豆类长势平稳,薯类受初春低温天气影响减产;花生、蔬菜稳定增产,甘蔗产量下降。早稻生产好于预期。早稻播种面积1338万亩,同比增长0.3%;产量533万吨,同比增产8万吨,增长1.6%。早稻单产399公斤,提高5公斤。早稻生产前期,受低温情况影响,苗情略差,中后期较好的自然条件弥补了前期不足,省内大部分地区早稻实现丰产。

①经济作物稳定增产。随着经济作物种植效益的逐年提升,经济作物的种植规模持续扩大,产量稳定增长。综合春夏收情况看,油料作物面积381万亩,产量75万吨,分别增长0.6%和2.0%;蔬菜面积1399万亩,产量2211万吨,分别增长1.5%和3.0%;瓜类面积55万亩,产量101万吨,分别增长3.1%和3.4%。

②园林水果增长较快。随着消费观念的转变升级,水果需求逐年增长,价格稳中有升,果农的种植意愿增强,水果种植面积增加,产量增长明显。三季度末,广东园林水果实有面积1710万亩,同比增长0.7%;园林水果产量1020万吨,增长4.3%。主要水果品种中,香蕉产量368万吨,增长5.6%;龙眼84万吨,增长2.5%;柑橘橙92万吨,增长3.7%。近年来,各地纷纷开发新的水果品种。番石榴因为易栽植,易成活,结果率高成为水果轮作期间的主要选择品种。三季度末,番石榴面积17万亩,增长10.4%;产量26万吨,增长14.1%。

③畜牧业生产缓慢回暖。今年以来,广东生猪总体产能持续下降。前三季度,广东生猪出栏2425万头,下降4.5%,降幅比上半年收窄1.1个百分点。猪肉产量184.60万吨,下降4.5%,降幅比上半年收窄0.9个百分点。生猪价格高位运行,生猪养殖效益为近年最好。国家统计局广东调查总队的农产品价格监测数据显示,三季度,生猪价格同比上升14.9%。生猪价格上涨,养殖户补栏意愿增强,生猪存栏止跌企稳。三季末,广东生猪存栏2139万头,与上年持平。

④禽类供求基本保持平衡。前三季度,广东出售和自宰的肉用家禽65873万只,增长0.3%;禽肉产量96万吨,增长0.6%。禽类价格总体小幅回升,品种间价格分化明显。国家统计局广东调查总队农产品价格监测显示,第三季度,禽类价格小幅回升3.5%,但肉鸡价格回落2.5%。禽类价格震荡,养殖户补栏意愿放缓,家禽养殖规模持续下降,三季末广东家禽存栏29270万只,下降4.1%。

⑤渔业生产稳定。据省海洋与渔业局统计,前三季度全省渔业生产稳定。全省水产品总产量617.00万吨,增长2.8%。其中,海水产品产量311.50万吨,增长2.1%;淡水产品产量305.50万吨,增长3.6%。

(2)工业生产平缓运行。今年以来,工业生产略有回落,1—11月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增加值28526.21亿元,增长6.6%,增幅同比回落0.6个百分点。今年三个季度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增速分别为6.9%、6.7%和6.7%,前三季度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6.3%,同比下降4.8个百分点。从主要行业看,行业之间分化较为明显,支柱产业、高端产业发展较快,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占制造业比重26.1%)增长10.5%,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占比9.8%)增长6.9%,汽车制造业(占比5.8%)增长14.3%。这些行业代表消费升级方向、先进制造业方向,具有广阔前景,也是高成长性行业,是广东工业的“芯”,是支撑工业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力量。而纺织、家具、造纸等传统产业持续低速增长,其中烟草制品业下降8.5%,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下降0.7%,造纸和纸制品业仅增长3.3%(见表3)。

表3 2016年1—11月广东规模以上工业增长情况

(续表)

广东工业经济能够企稳,得益于高技术和先进制造业的较好发展。1—11月,先进制造业完成增加值13929.88亿元,增长9.3%,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48.8%;高技术制造业完成增加值7756.42亿元,增长11.2%,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27.2%,高于规模以上工业4.6个百分点。

随着电子、通信的快速发展,高技术制造业规模不断壮大。2015年,广东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企业数达到6194个,比2010年增加365个,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提升至14.7%,比2010年提高3.8个百分点;实现工业增加值7537.3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25.6%,比2010年提高4.5个百分点;资产总额26882.61亿元,比2010年增长64.8%;实现利润总额2034.14亿元,比2010年增长64.1%;上缴税金总额919.64亿元,比2010年翻了一番。装备制造业是广东制造业中最重要的主导产业之一。2009年,《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明确提出,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在核电、风电和输变电重大装备,数控机床及系统、海洋工程设备等五个关键领域实现突破,形成世界级重大成套和技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随后,《广东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2009—2013)》进一步提出,通过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制定税收优惠政策,重点扶持一批企业和技术改造等方式,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2015年,广东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企业达到12547个,实现工业增加值10957.9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7.2%,比2010年提高3.2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2988.9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利润的38.7%。“十二五”时期,广东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8%,高出同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8个百分点。“十二五”时期,广东工业企业加大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研发力度,不断推出新产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投入新产品研发经费7107.18亿元,累计实现新产品产值91503.19亿元,占五年广东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6.8%。其中,2015年投入新产品研发经费1831.04亿元,为2010年的2.7倍,年均增长高达21.6%;实现新产品产值23056.21亿元,为2010年的1.9倍,年均增长为13.9%;新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18.5%,比2010年提高4.5个百分点。

(3)服务业有力支撑广东经济增长。在工业总体增速下滑的情况下,服务业成为支撑经济稳定增长的主要力量。前三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6%,比上半年略低0.1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0.2%,同比提高5.7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4.4个百分点。其中,金融业增加值增长11.4%,比上半年提高0.3个百分点。营利性服务业在互联网经济、新商业模式的拉动下较快发展,营利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0.0%,拉动经济增长1.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服务业中的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5.4%,生产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2.2%。从部分规模以上服务业的情况看,前三季度广东部分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运行情况良好,实现营业收入11470.6亿元,增长12.5%;实现利润2037.2亿元,增长18.6%。分行业看,在调查的10个行业门类中,各行业门类营业收入保持不同程度增长。其中,信息传输、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与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发展较快,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047.2亿元和2300.3亿元,同比增长20.5%和14.9%,两个行业门类对规上服务业增长贡献率达64.1%,拉动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8.0个百分点。

前三季度,受商品房销售较好的影响,房地产业增加值增长7.8%。今年前三季度,广东房地产市场延续了去年的回暖行情,商品房销售持续畅旺,全省商品房销售面积10317.98万平方米,创同期历史新高,同比增长32.0%,增幅比上半年提高2.4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额11522.86亿元,增长50.5%,增幅比上半年提高4.2个百分点。受新一轮调控政策影响,10月以后市场行情开始降温。1—11月,广东商品房销售面积12900.0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7.7%,增幅比1—10月回落3.8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额14392.62亿元,增长45.5%,增幅比1—10月回落4.9个百分点(见图6)。其中,11月当月广东商品房销售面积1192.59万平方米,环比下降14.2%,同比下降0.5%。11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5485.95万平方米,比10月末减少93.6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5个百分点(见图7)。

图6 2015年1—11月以来广东商品房销售走势

图7 2016年1—9月当月广东商品房销售情况(万平方米)

分地区看,热点城市商品房销售市场降温尤为明显,销售面积增幅持续回落。1—11月,深圳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3.1%,降幅比1—10月扩大9.6个百分点;广州增长19.5%,增幅比1—10月回落1.1个百分点;珠海增长60.4%,增幅比1—10月大幅回落13.5个百分点;惠州增长42.1%,增幅比1—10月回落8.0个百分点。

3.从动力消长看,创新驱动不断强化,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等“三新”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支撑作用增强

今年以来,广东省委、省政府密集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大力推动新经济发展,包括加快众创空间发展、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发展、加快生活性服务业发展促消费结构升级、促进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等文件。市场导向和政府推动,促进新经济加快发展,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支撑作用日益突出。新经济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创新驱动加快推进,新产品增长加快。广东有效发明专利申请受理量和授权量均局全国首位,1—8月,分别增长55.2%和44.0%,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制造业新产品生产增长快,1—11月,广东新能源汽车产量61218台,同比增长1.2倍,代表高端先进制造的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41.5%,光纤产量增长32.1%,智能电视产量增长28.2%。

(2)新市场主体增加,新登记企业快速增加。11月底,全省实有市场主体总量886万户,占全国总量的十分之一,1—11月,全省新登记市场主体148万户,同比增长18.9%;注册资本(金)6.45万亿元,增长51.3%。其中新登记各类企业72万户,增长33.0%。

(3)与互联网相关的新业态不断涌现,增长较快。1—11月,全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增长26.3%。与互联网相关的信息消费方面,限上单位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0.5%。与互联网相关的服务业方面,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增长达51.5%,在线医疗、在线教育等新业态如雨后春笋,增长迅猛。

(4)新消费快速发展,增速高于传统消费。随着高铁网络的完善,鼓励休假、错峰休假等政策实施,旅游业发展加快,旅游消费日益增长,1—10月全省接待过夜游客3.21亿人次,同比增长14.6%,其中国内游客增长15.2%。前三季度,武广、广珠城际、广深港、厦深、贵广、南广6条高速铁路共完成客运量11052万人,同比增长19.7%,高铁客运量占全部铁路客运量的比重已达49.5%。与居民消费质量的提升和品质改善相关行业的销售都保持较快增长,1—11月汽车类、体育娱乐用品类、中西药品类销售增速均较高,居各大类商品前列。

(5)外贸新业态增势迅猛,带动进出口增长。1—11月,广东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150亿元,增长35.1%,其中出口91亿元,增长12.7%,进口59亿元,增长94.9%。同期,以旅游购物方式出口2496.2亿元,增长94.1%;此外,38家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合计出口1528亿元,下降0.8%,占同期广东出口总值的4.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