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加强农村人才工作,促进农业发展

加强农村人才工作,促进农业发展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加强农业农村人才工作,一方面,需要不断优化宏观大环境,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布局,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特色农业的竞争力。技能培训是农业农村人才成长的主渠道。所以,建议省上出台“人才扶农”政策,将干部扶农升级为人才扶农。

加强农村人才工作,促进农业发展

加强农业农村人才工作,一方面,需要不断优化宏观大环境,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布局,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特色农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要根据我省农业农村的省情,选择行之有效的人才政策和措施。

1.要进一步明确农业农村人才工作的思路和目标。基本思路和目标建议如下:一是农业农村人才发展要选择综合型人才战略,人才发展必须结构化,不宜只强调技能型人才,还要发展经营型、投资型、贸易型和管理型的人才。二是人才工作要做长远打算,近期目标要与远期目标结合起来,注重长远发展需要,培养职业型农业人才。三是重点要培养中青年人才,特别是返乡青年农民。四是坚持打造产业与人才培养同步推进的方式,坚持“以培训促输转、以技能促就业、以品牌打市场”的战略导向。五是到2025年争取农村每个家庭拥有一个以上的实用人才,每个行政村拥有10个中级以上职业农业实用人才,农业人才在农业公司中所占的比重有大幅度提高。

2.要进一步提升人才培训的层次。技能培训是农业农村人才成长的主渠道。这些年来,我省已经颁布了多个农村人才和技能农民的培训计划,建成“阳光工程”培训基地345个,累计培训近50万人次。但是,总体来说培训的渠道还是比较狭窄。未来要做的工作主要有:一是要在扩大培训渠道上做文章,充分调动省属高校、职业高校、职业中专、大型企业培训中心、研究院所等参与培训;二是采取定向培训、集中培训、菜单式培训等多种灵活的培训方式;三是快速形成以县区职教中心为主体、乡镇培训示范基地为基础、民办培训机构为补充的农村人才培训架构;四是建立“校校联合”的培训模式,通过推行党校、农广校、农技校、农机校、教师进修学校、行政学校“六校合一”,提高培训实力。

3.实施“人才扶农”政策。从长远发展需要出发,我省农村人才培养需要多种人才并举的培养战略,但实现这些目标,单纯靠行政单位干部帮扶和“三支一扶”等是难以满足的。在过去的扶农和扶贫工作中,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干部下乡帮扶工作,但也存在一定的缺陷,这就是在下乡人员的物色和选拔中,绝大多数是行政干部,专业技术和经营人才很少,在这些行政干部中真正懂市场、懂农业、懂经营、懂预测的人才很少。所以,建议省上出台“人才扶农”政策,将干部扶农升级为人才扶农。组织城市党政单位、工业企业和大专院校的各种人才到农业农村中去,像扶贫那样,一方面真正帮助农民根据市场行情解决农村产业选择和培育问题,另一方面在产业打造的实践中帮助农业农村的人才成长。(www.daowen.com)

4.采取“企农联姻”方式培养农民企业家。目前,我省农业农村发展中最缺的是各方面的带头人,也就是在策划、投资、经营、技术、外贸等方面的领军型人才,特别是农民企业家、职业技术人才、职业技能型农民。如果农村的企业和企业家能够得到迅速成长,再加上农村特色产业和国家储蓄政策扶持,就自然可以带动农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培养农村企业家要采取“企农联姻”,主要方式有:一是鼓励城市国有企业免费为农村培训企业家,把帮助培养农业人才作为工业反哺农业的主要工作;二是鼓励城镇大中型民营企业为农村培养企业家,鼓励农村能人到城镇企业中“挂职锻炼”;三是鼓励城镇工商资本投资农村现代种养业,以实体带动农村发展模式转型;四是城镇大中型农产品经营企业在开展“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公司+电商户”的活动中培养企业家。

5.规范农民人才的职称,使农村人才的职称评定正常化,使所有有真才实学的农村人才都具有社会认可的资格机会和证书。多年以来,我省已经出台了《甘肃农村实用文化人才职称评定办法(试行)》《甘肃农村实用技术人才职称评定办法(试行)》等,以此来解决职称评定问题。到目前为止,全省累计有16万名农民工参加了职业技能鉴定,今后要继续加强这方面的工作:一是农业农村人才的职称评定要实事求是,立足农村、农业和农民自身的特点;二是要坚持以“懂技术、会管理、留得住、用得上”为基本原则;三是评定工作一定要以工作业绩、技术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要评定依据;四是主要通过观看展品实物、现场演出、当场制作、专家与申报人员直接对话考核等方式进行判断;五是实行培训、鉴定、认证和就业“一条龙”服务,简化程序,免费服务。

6.农业农村人才培养使用管理实现制度化。加强农业农村人才工作必须把制度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建议各级党委和政府重点抓好以下制度建设:一是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农业农村人才培养作为区域整体人才和科技创新战略的一部分,与城镇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认证和管理同等对待,纳入系统化管理渠道;二是要根据农业农村人才的实际特点,完善相应的制度和规定,主要有农业农村人才教育培训制度、农业农村人才评定和认证制度、农业农村人才评价制度、农业农村人才及其创新成果奖励制度、农业农村人才管理规定等;三是农业农村人才培养培训投入保障制度,要把各行业、各单位目前分散的人才培养培训单位、资金和项目等资源集中起来,统一管理,分项考核;四是要对少数民族地区农业农村的人才采取更加优惠和倾斜的政策,特事特办,特别扶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