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会计平衡公式的理论意义详解

会计平衡公式的理论意义详解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4)构成会计平衡公式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平衡关系是进行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试算平衡的依据由于经济业务的发生只会引起各类账户发生额和余额的增减变化,不会影响“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关系。因此,“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平衡公式是借贷记账法的理论基础。

会计平衡公式的理论意义详解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平衡公式不同于一般数学上的等量关系。会计平衡公式不仅反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资金来源渠道的多样化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而且体现了企业的产权关系和作为独立的商品生产经营者实行“两权”分离的要求。平衡公式的左方体现的是企业经营者运用资产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权利和承担的相应责任;平衡公式的右方体现的是债权人和投资者的权益,但两者的权益存在着差异,会计平衡公式可以移项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反映了所有者权益是投资者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但在企业资不抵债而破产清算时,必须首先保证债权人的权益。因此不能移项为“资产-所有者权益=负债”,否则,就颠倒了资产分配的顺序,侵犯了债权人权益,不符合法制要求。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平衡公式包含的经济内容和数量上的平衡关系是借贷记账法的理论基础。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理解:

1)构成会计平衡公式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项经济内容是确定会计基本要素的基础

企业利用资产服务于生产经营过程中,最终获得利润,而利润的确定是将收入补偿费用成本后的差额。因此,会计要素除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外,还包括收入、费用和利润。前者是基础,后者是前者的拓展,是与生产经营过程相联系的必然结果。

2)构成会计平衡公式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既是会计的三个基本要素,也是账户分类和账户设置的基础

联系生产经营过程,为了全面完整地核算和监督各会计要素增减变化和结果,全部账户可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和损益类。企业则可根据生产经营的特点、规模大小和管理的要求,在五大类账户基础上分设若干具体适用的账户。

3)构成会计平衡公式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平衡关系,不仅决定了各类账户的基本结构,还明确了各类账户登记的方向(www.daowen.com)

各类账户的借方和贷方,哪一方记增加额,哪一方记减少额,余额在哪一方,会计平衡公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平衡公式的左方为资产,右方为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联系账户结构,左方表示借方,右方表示贷方。资产类账户的增加额登记在借方,减少额登记在贷方,期末余额一般在借方。负债类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增加额登记在贷方,减少额登记在借方,期末余额一般在贷方。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成本费用登记在成本类账户的借方,期末成本费用的结转一般登记在贷方,期末成本类账户如有余额,一般在借方。损益类账户可分为收入类账户和费用支出类账户。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获取的各项收入登记在收入类账户的贷方,期末应将本期所获取的各项收入从该类账户的借方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贷方,结转之后该类账户没有余额。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期间费用和应计入当期损益的支出,登记在费用支出类账户的借方,期末应将本期的各项费用支出从该类账户的贷方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借方,结转之后该类账户没有余额。

4)构成会计平衡公式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平衡关系是进行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试算平衡的依据

由于经济业务的发生只会引起各类账户发生额和余额的增减变化,不会影响“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关系。根据这一基本理论,通过试算平衡可以检查账户记录、计算是否基本正确。

5)构成会计平衡公式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平衡关系是设置和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

“资产负债表”的基本结构是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原理为基础的,因而它不仅描述了企业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及其分布和结构,也反映了企业资金来源渠道及其构成,同时还明确反映企业一定日期的变现能力和偿债能力。

综上所述,会计平衡公式的理论指导作用在于明确会计核算的对象是什么;在掌握账户分类的基础上,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应设置哪些账户;对发生的经济业务如何登记到有关账户中去;期末结出各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的同时,如何进行试算平衡,以检查账户记录是否基本正确;以及设置和编制有关财务报表。因此,“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平衡公式是借贷记账法的理论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