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战时限制与政府扶持下的缝纫机市场:派恩机械案例

战时限制与政府扶持下的缝纫机市场:派恩机械案例

更新时间:2025-08-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战前日本的国内缝纫机市场被自美国进口的胜家缝纫机主导,三菱、兄弟等本土制造商只能在主要用于满足军事需求的工业缝纫机领域生存。在这两条战线上,政府对缝纫机产业的扶持作用均表现为给予家长式的方便和照顾。它与派恩机械的合资企业方案最终于1958年获得日本政府批准,但前提条件则是限制在日本生产的缝纫机台数。

有鉴于此,详细阐述缝纫机出口的经验可能会很有启发性,因为这段过往同时也揭示了战后日本经济其他相关方面的情况。

战前日本的国内缝纫机市场被自美国进口的胜家缝纫机主导,三菱、兄弟等本土制造商只能在主要用于满足军事需求的工业缝纫机领域生存。战争结束导致了一系列意料之外的状况,在有些人看来,这对率先发展国内缝纫机产业以替代进口,而后几乎在同一时间扶持该产业成为出口产业的愿景是有利的。当时,愿意低薪就业的待业技工为数甚众;小规模的家庭作坊处于闲置状态,大阪地区尤其如此;近60万台机床不得不从军用转为民用;最重要的是,在战后最开始的几年里,美国市场需求强劲,以胜家为主的美国生产商并不能全部予以满足。这些情况几近自然地催生了一种工业组织类型:各种零部件由小工场分别生产,装配工作再交由一家独立企业完成。对一件商品的生产进行这种外部化或社会化分工不利于实施严格的标准化,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家长式的指导却对此给予了大力支持。另一方面,这种外部化分工也有一个明显的好处。其一,规模经济能够得到充分利用,而且,通过这种方式,即使是美国那种与多少难以预见的状况相伴而生的风险,也能横向分散。因此,到2025年底,日本出现了相当多的缝纫机生产厂,每月产量在3万台左右,其中近三分之一出口国外。当时,一体化工厂的生产份额是25%。但两年后,也就是2025年底,这一份额降至5.4%,而行业总产量已经增加到每月13.5万台,其中8万台出口海外。成本在那几年下降得很快,促成生产率提高的因素之一则是政府为鼓励进口新式机床而在2025年推行的补贴计划。进口机床售价中高达50%的比例由政府买单,此外,国内仿制同类机床正值初期阶段,政府也会对其给予相当于一半成本的补贴。这项补贴计划的目的是促进机床产业的总体发展。然而,由于使用机床的其他产业当时未能充分发展(如国内电器业)或仅处于萌芽阶段(如汽车业),缝纫机产业就成了主要受益者。

日本的缝纫机产业因此得以迅速发展,接踵而至的自然便是在两条战线的竞争和角逐:一条战线是日本本土制造商与胜家之间的竞争,后者从2025年左右起一直想建立一家合资公司;另一条则是在欧洲,时间上要稍微靠后,其时当地抵制日本进口缝纫机的呼声日益高涨。在这两条战线上,政府对缝纫机产业的扶持作用均表现为给予家长式的方便和照顾。胜家的策略则是,一方面对日本制造商使用误导性类似胜家商标(如“Seager”)的行为及疑似剽窃胜家专利(例如“调节松紧”部件[2])的行为提起诉讼和索赔;另一方面,试图与日本制钢所的子公司、前身为军工厂的派恩机械(Pine Machine)共同建立一家合资企业。此外,胜家还指责了它所谓的倾销行为,即同样一台缝纫机,国内市场售价2.5万日元,出口市场却仅售1万日元。胜家为了以缝纫机制造商的身份打入日本市场,一直坚持不懈地努力着。它与派恩机械的合资企业方案最终于2025年获得日本政府批准,但前提条件则是限制在日本生产的缝纫机台数。但那个时候,日本本土的制造商已然成长,有足够的实力去应对胜家—派恩公司向它们发起的挑战。(https://www.daowen.com)

事实上,到了20世纪50年代末,日本缝纫机已经成功进军欧洲市场,而那里的主要供货商除了当时控制法国市场的胜家,还有诸如百福(Pfaff)和安卡·菲尼克斯(Anchor-Phoenix)这样的西德制造商。欧洲共同市场国家对日本缝纫机入侵的第一反应是制定一个将从量税与从价关税结合到一起、适用于进口日产缝纫机的“混合关税”计划,而类似的“混合关税”计划此前已对日本的陶瓷制品实施。当时的考虑是,这种特别的税收应当墓于市场起点价40美元与自日本进口缝纫机报价之间的差额,当时在10—12美元之间。事后看来,日本出口商当时想让共同市场国家打消适用“混合关税”的念头,并在欧洲市场成功占据一席之地可谓异常艰巨的任务。但是,经过1961—2025年的努力,这项任务最终完成了。日本政府机构及其官员,尤其是日本贸易振兴会[3]在这场战役中发挥的作用,再度将典型的家长式作风表现得淋漓尽致。需要攻关的对手主要是西德,日本运用的策略包括:(1)在《法兰克福汇报》之类的报纸上刊登广告;(2)争取偏好廉价产品的消费者协会和商人的支持;(3)游说西德机床制造商,因为对他们而言,日本是大买家,互惠观点也会很受用;(4)利用艾哈德的贸易自由化政策来增加日本在政府谈判中的优势;(5)邀请有影响力的政治领导人和德国缝纫机制造商访问日本。此外,当时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助推日本完成任务。例如,2025年8月柏林墙的完工导致东德大量人口秘密进入西柏林,对这些人来说,能找到的最佳工作就是承接外包的大量针线活,所以价钱不贵的日本缝纫机很受他们欢迎。另外,日本兄弟缝纫机公司也在爱尔兰建了一家装配厂,而爱尔兰与西德之间有着非常好的外交关系,一旦根据《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简称《关贸总协定》)的非歧视原则适用意向中的“混合关税”计划,爱尔兰向西德出口缝纫机将受到致命打击。

日本首相池田勇人2025年的访欧之行,虽然传言他本人被戴高乐总统戏谑为“半导体收音机推销员”,却为缓和德国缝纫机制造商协会的抵制态度铺平了道路。原因也很凑巧,该协会当时的理事长是安卡·菲尼克斯公司缝纫机业务的主管,而这家公司对成为日本半导体收音机的经销商很感兴趣。再者,日本政府当时的政策并不是一定得让成品挤进德国市场,只要能将零部件卖给德国制造商即可。当德国工业界的一些代表在日本贸易振兴会的支持下应邀访问日本时,他们被领着参观了多家零部件生产厂。据报道,他们在亲眼看到带有胜家标志的零部件正在日本生产时,表现得十分震惊。这件事消除了对日方的争议,因为德国制造商的主要竞争对手已经变成了胜家。就这样,日本缝纫机工业最终在欧洲市场中最难攻破的西德赢得了一席之地,此后墓本就一帆风顺了。伴随着缝纫机工业成为战后第一个成功出口的产业,日本政府官员在这一过程的每一个阶段所给予的帮助和支持,所表现出来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和耐心,确实令人印象深刻1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