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协调效率与公平:理论创新的必要性

协调效率与公平:理论创新的必要性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收入分配中的不公平会给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带来一种潜在的不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影响,长期看会使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足。虽然西方的基本经验及理论可资借鉴,但是中国的民族心理、人口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制度与前者有着根本的差别,因而不存在可以照抄照搬的社会公平理论和实践模式。

协调效率与公平:理论创新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在分配领域长期实行。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存在着过于注重效率,而忽视公平的状况。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逐步出现了一些比较突出的社会公平问题,主要表现在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别、城乡差别、区域差别在相当长时间内呈现拉大趋势。这些问题若得不到很好地解决,不利于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尽管东西方许多学者在仔细审视东西方发展成就及制度变迁的事实之后,产生了公平与效率不可兼得的政策意识,但是我国的经济发展应当寻求效率与公平不能偏废的模式。在多年改革开放过程中存在的不公平现象,虽然不能说明“效率必然牺牲公平”,可是也证明改革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有没有效率,也取决于群众对改革目的和意义的认同与理解,以及在改革过程中各个步骤的获得感和是否公平合理的切身体会。收入分配中的不公平会给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带来一种潜在的不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影响,长期看会使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足。(www.daowen.com)

因此,我国必须探索既能保证市场效率又能促进社会公平的社会收入分配理论体系。从国内外经济理论看,在公平与效率的问题上,需要探索完善的空间很大。虽然西方的基本经验及理论可资借鉴,但是中国的民族心理、人口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制度与前者有着根本的差别,因而不存在可以照抄照搬的社会公平理论和实践模式。这就需要我们努力推进经济理论的创新,从而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和价值追求,即中国的社会公平程度应高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这也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命题的应有之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