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克己复礼在现代企业的制度管理中的运用

克己复礼在现代企业的制度管理中的运用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要求员工具有较高的个人素养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培养“克己”的涵养功夫。面对知识经济的机遇和挑战,“克己”还要求员工具有忧患意识,克服年龄大、学历低等方面的困难,牺牲一些眼前利益,不断学习各项技能和现代科技知识,提高个人的整体素质,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克己复礼在现代企业的制度管理中的运用

先秦儒家把“仁”作为最基本的道德原则,也是社会一切美德的总称和评价的总标准。孔子把“克己”“复礼”作为实现仁的必由之路,十分强调“克己”修养工夫,其中最根本的是对私欲的节制:“复礼”则包括了积极的伦理道德的建设,要求人的视、听、言、动要以礼为准绳,促使并监督道德主体走向社会化,遵循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现代企业的制度管理,重视正式规则的建构,强调企业章程、条例、规定、规则等企业制度的普遍约束力,从而以制度规范人,以纪律约束人,使企业处于井然有序,协调发展的良好状态。这与“克己复礼”在一定层面有相似之处。

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企业必须注重内部管理,强化制度建设,使人、财、物达到最合理的配置。企业管理者像乐队指挥,而演秦一曲完美动听的乐章则依赖乐队成员的各司其责,分工协作,遵循乐曲本身的节奏和旋律。管理者既要有杰出的指挥才能,又要依照客观规律办事,根据实际情况制订规章制度,建立BI(BehaviorIdentity)即企业行为识别系统,管理者要注意自我省察、善于自律,具备乐于奉献的优秀品质。而对一个企业而言,必须用一系列制度来约束和引导员工的行为规范,使之处于井然有序、上下和谐的良好状态。

制度管理首先要求现代企业要确立与知识经济相适应的企业文化精神,建立企业公民文化。把企业视为社会公民,把员工视为企业公民,建立公民型企业,公民型企业不仅仅是法人,本身还应具备公民意识、公民理念。企业依法成立,依法享有相应的权益,同时也应该遵循社会规范和道德,相应具备社会责任意识。企业应主动修改传统的过时的制度和观念,积极深入到社会环境之中,切实改变一味追求盈利而忽视企业对社会应尽的职责。如社区建设、思想教育、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义务,企业要克服片面追求短期效应的盲目做法,就必须有所克制,明确作为社会公民的基本要求和社会责任感。因此企业应积极参加社会服务,将利润的一部分为学校、落后地区和下岗职工提供技术和设备,并为改善环境作贡献,不但要治理好企业内部的小环境,而且注重周边社区环境的美化和清洁。企业应将这些应尽的职责作为制度来遵循,处处体现公民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

其次,制度管理强调企业对员工的责任和义务。如果企业的技术进步和公司盈余是意味着对员工的解聘,这不仅严重打击下岗员工的士气,同时也对在岗员工产生永久的伤害。高质量的、创造性的工作动力,来源于企业对职工的制度忠实,如按量分配,奖励先进,维护正义,尚贤不从众,服理不畏强,设立制度保障等等。(www.daowen.com)

再次,制度管理要求企业建立利润分享制度。给予所有员工同样的个人发展机会,保障公正分配财富,分享生产资料,关注社会需要并兼顾权利和义务。这种制度给员工提供长期的财政保障,同时也增加对企业的认同。员工从心底认定自己是企业主人,而不是拿工资和奖金的雇员。企业公民权也就是把企业成员视为公民,享有居住权、公正待遇、言论自由,企业公民是权利主体,他们是企业社会的全权成员,享受双向的承诺。企业公民相互信任,作为公民共同意志的体现,公司章程在企业中具有法制的意义,也是企业公民共同意志的体现。每位企业公民依照公司章程与企业签订合同,规定“公民权”的时限和权益,明确工作将使所有人受益,并根据章程确定企业的承诺。

企业制度管理作为企业管理中的新概念,明确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形象定位,另一方面也强调了员工作为企业公民的职责和义务。企业和员工的道德意识和法定责任通过公司章程体现出来,员工通过对制度的承诺和实践,达到管理的理想境界。这要求员工具有较高的个人素养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培养“克己”的涵养功夫。树立以企业为家的意识,认真履行个人的责任和义务。面对知识经济的机遇和挑战,“克己”还要求员工具有忧患意识,克服年龄大、学历低等方面的困难,牺牲一些眼前利益,不断学习各项技能和现代科技知识,提高个人的整体素质,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这与儒家思想中要求每个人通过主观的自我修养,遵守统一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最终去领悟和实现全德之称的“仁”,有一定相通之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