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将战略定位融入运营管理:关键之道

将战略定位融入运营管理:关键之道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湖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各企业应将战略与运营结合起来,做到“知行合一”。在湖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发展的导入期,基于创新的战略对于相关企业及科研机构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创新战略要想落地必须通过运营管理中的研究与开发来实现。通过转机建制,使相关科研机构将目标锁定在满足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企业的创新要求,使相关企业的研发定位在充分满足顾客的需求。

将战略定位融入运营管理:关键之道

战略要想落地,必然要通过日常运营的点滴积累才能实现。否则,战略就成了海市蜃楼,与现实相去甚远。湖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各企业应将战略与运营结合起来,做到“知行合一”。只有这样,湖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才能获得竞争优势。湖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要想获得国内甚至国际竞争优势,其产业链动态能力能否有效提升是新能源汽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湖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动态能力提升涉及整合重置能力、柔性能力和学习与创新能力。首先,应该重塑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整合重置能力,加大对价值分配和活动整合的力度,重视链条内部各方利益的协调分配,建立高效运转的管理信息系统,更好地适应行业内外部环境变化;其次,应该拉拢多方利益群体,构建全产业链研发联盟,加快建立多渠道人才引进机制,完善全方位的人才培养和教育体系,建立灵活多变的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链决策效率和效能;最后,应该提高各利益相关者的创新意识,不断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创新流程,建立合理有效的创新机制。

在湖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发展的导入期,基于创新的战略对于相关企业及科研机构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创新战略要想落地必须通过运营管理中的研究与开发来实现。首先,湖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的相关企业及机构应认识到研究与开发的重要性,从过去那种“要我创新”的状态向“我要创新”的状态转变,提升创新的主观能动性。过去,在一些产业领域中,曾出现为了应付政府的指标考核或者为了被动地取得政府的补贴而进行研究与开发投入的现象,以至于研究与开发的投入产出效率不高,最终制约了产业发展。研究与开发的投入要能达到支持相关企业及机构创新发展的目标,必然要求提升研究与开发的效率。要提升研究与开发的效率,就必须充分调动相关企业及科研机构的能动性。通过转机建制,使相关科研机构将目标锁定在满足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企业的创新要求,使相关企业的研发定位在充分满足顾客的需求。其次,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研究与开发的过程中,要科学合理地构建研究团队。研究团队的构成应有一定的开放性,要打破“画地为牢”的旧有模式。根据研究与开发项目的性质与特点来组建研究团队,如相关科研机构承担的基础及应用研究项目,应吸纳相关企业科研人员参与;而相关企业承担的应用及开发研究项目应吸纳技术人员、外观设计人员、顾客、社团等多方人员参与。只有如此,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开发与设计才能更好地贴近市场。最后,应加强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研究与开发的过程管理。应建立对相关研究与开发项目的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评价机制,这也是提高研发项目投入产出效率的重要举措。只有重视对过程的评价,才能避免仅仅用结果来评价的局限性,例如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包容研发项目结果的不理想,而这些结果对后续研究者有警示及借鉴意义。

湖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发展自始自终都离不开基于成本控制的战略。成本控制能力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一大法宝,谁能取得更低的成本,谁就更有生存与发展的机会。为了取得成本优势,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湖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企业可以不断优化流程。对流程的分析,可以发现冗余及瓶颈的环节,并通过流程再造不断优化与完善,使流程简洁且协调,降低流程的运营成本。而且,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企业可以找寻若干标杆企业,比对自身的流程,进行作业成本分析,发现流程设计与运行环节的不足,逐步优化升级。其次,湖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企业可以实施纵向一体化,向上下游延伸,以此进行垂直控制。产业链纵向一体化有利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协调,以利于压缩上下游企业之间的成本空间,从而达到成本节约的目的。湖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上下游企业可以采取交叉持股的方式,形成以大企业为核心、小企业配套协作的聚合体。其中,大企业要冲破“大而全”的藩篱,小企业也要摆脱“小而全”的旧有模式,企业之间要适当分工。另外,这种聚合体并不是封闭的、排外的,要通过市场检验的方式吐故纳新。上述举措,将能增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重置能力及柔性能力,以利于控制住成本,并赢得核心竞争力。(www.daowen.com)

湖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要能持续发展缺少不了基于质量的战略。众所周知,质量是立企之本,是构筑品牌、声誉的基础。从湖北省传统汽车产业中企业的质量水平现状来看,还有较大的改进空间。许多发达国家的企业都推行了六西格玛管理,如通用电器康明斯等,而国内很多企业连三个西格玛都没有达到。因此,在将来湖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发展的征程中,提升质量可谓任重道远。首先,湖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企业应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将“质量立企”作为自身的发展理念。而且,这种重视不仅仅只限于企业中的少数人,而应包括高管在内的所有人。只有企业上下一心、齐心协力专注于质量改进,湖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整体质量水平才能得以提升。其次,质量提升过程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其间,就必然包括大改进和微改进。大改进的数量相对较少,但影响较大,而微改进是日常都可以进行的。两者结合,点滴积累,必将优化企业的整体质量状况。最后,可以针对企业存在的质量问题,每年设立若干质量改进项目,成立相应的质量改进攻关小组,对质量问题进行系统调研,拿出建设性的解决方案。在此基础上,企业再选择时机予以推行,以此优化质量水平。同时,企业可以根据解决方案贡献的大小,奖励这些有功人员,形成示范效应。

湖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卓越发展需要基于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的战略。任何产业的发展都不可能是孤立的,必然要求与其他产业充分交融。如智能手机产业,就融合了软件业娱乐业等重要元素,因此才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此情之下,湖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要想获得较大发展,就需要融合物联网、智能制造、休闲娱乐等产业领域的最新动态,整合发展。首先,新能源汽车与物联网都将是未来重点发展的领域,两者必将走向融合。物联网是互联网的更高级形式,终将实现人与物、物与物的有效连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在各环节设计中,应将最新的物联网技术融入进来,实现人与人、人与车、车与外物间的信息传递,并为远程控制提供支持。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使用的便捷性。其次,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离不开制造环节,必然也会融入智能制造的元素。一方面,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制造系统应逐步智能化。通过专家与智能机器的合作,去延伸或甚至取代专家的脑力劳动;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本身也应塑造成智能设备。新能源汽车未来也应具有自学习功能,并进行分析判断和完善自身的行为。最后,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及体验经济若干阶段。在体验经济阶段,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企业就应注重使用的乐趣,即新能源汽车产业应与休闲娱乐产业融合发展。新能源汽车在将来不仅仅是定位为交通工具,而是将赋予更多娱乐与消遣功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