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权益有保障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权益有保障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指调整在保护消费者权益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权益有保障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指调整在保护消费者权益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的适用范围是,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而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其权益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保护;经营者为消费者提供其生产、销售的商品或服务,其行为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范。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该法于1994年1月1日起施行。

1.消费者的权利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的权利主要有如下几种:

1)安全保障权。指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

2)知悉真情权。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消费者有权根据商品或者服务的不同情况,要求经营者提供商品的价格、产地、生产者、用途、性能、规格、等级、生产日期、检验合格证明、使用说明书、售后服务或服务的内容、规格、费用等有关情况。

3)自主选择权。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

4)公平交易权。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

5)获得赔偿权。消费者因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受到人身、财产损害的,享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

6)结社权。消费者享有依法成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社会团体的权利。

7)获得知识权。消费者享有获得有关消费和消费者保护方面的知识的权利。

8)人格尊严和民族民俗风俗习惯受尊重权。

9)监督批评权。消费者享有对商品和服务以及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进行监督、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2.经营者的义务

这是指经营者在与消费者的消费法律关系中应承担的义务。依照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经营者具有下列义务:

1)按照法律的规定或者与消费者的约定应当履行的义务。

2)听取意见和接受监督的义务。

3)保证商品和服务安全的义务。

4)提供真实信息的义务。(www.daowen.com)

5)有出具售货凭证和服务单据的义务。

6)保证质量的义务。

7)不得从事不公平、不合理的交易的义务。

8)不得侵犯消费者的人格权的义务。

3.争议的解决

根据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

1)与经营者协商解决。

2)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

3)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

4)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5)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4.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法律责任

根据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法律责任如下:

1)民事责任。

2)行政责任。

3)刑事责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