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设备点检周期标准化优化方案

设备点检周期标准化优化方案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设备“状态受控点”的“点检周期”,是设备管家体系实施设备点检、编制“点检计划”时的主要参数。为此,点检周期必须要实行标准化,以适应点检的体制建设。从表1.5-1可以说明:推荐的标准化设备点检周期,共分为三大类,每一类又有六个档次。表1.5-1 标准化设备点检周期推荐表第一类,操作方的日常点检周期。经过调整、整合后的“标准化设备点检周期推荐表”,对编制各类“点检计划表”时,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设备点检周期标准化优化方案

为什么要“标准化”点检周期,这是因为,按照具体设备管理的状态受控点的“P-F间隔期”,可能会出现如:有的32min、有的58min点检一次或各种不同的时段点检一次,这样,作为企业管理会很不方便,几乎每时每刻都在点检,由于点检周期不同,就没有共同时段。为了有利于企业管理的实施,将各种不同的周期,适当地进行修正、归纳,在科学的前提下,形成如表1.5-1所示的推荐表。

设备“状态受控点”的“点检周期”,是设备管家体系实施设备点检、编制“点检计划”时的主要参数。为此,点检周期必须要实行标准化,以适应点检的体制建设。从表1.5-1可以说明:推荐的标准化设备点检周期,共分为三大类,每一类又有六个档次。因此,三大类乘以六个档次,共有:十八个长短不一的“点检周期”,这也是设备管家体系中专职点检周期的模型。下面介绍表1.5-1点检周期推荐表的含义。

表1.5-1 标准化设备点检周期推荐表

978-7-111-41761-3-Part01-27.jpg

第一类,操作方的日常点检周期。由于企业设备的操作方,或是作业设备的运行者,从全员参加的服务于产品的设备维修制度出发,要求企业的操作方必须参加作业设备的日常点检,又称之为“良否点检”。而他们上班的班次,虽然不同企业有不同的安排,一般大部分总是在四班三运转的或长白班的8h、两班倒的12h和倒大班的上一天休息一天的体制,也就是说,操作方点检周期最长就不要超过一整天(24h)。(www.daowen.com)

根据对操作方上班规律的分析,除了个别例外的,基本上可以归纳成表1.5-1中的六个档次。其中,“不间断”的含义是:有时企业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不能延误产品的交货期,但作业设备偏偏又有些不顺,经企业各方研究,必须满足用户,并决定在这特殊时期的“维修策略”是以“交货期”为主,其他的要求就“退居二线”,要为之让路。这样的前提下,企业为了能准时交货,就要对有些不顺的状态受控点,实施“不间断”的点检,一旦点检发现超标了,为了产品的“交货期”,就立即紧急处置并继续进行作业。这种在“维修策略”指导下的“不间断”点检,就不能理解为“拼设备”。

第二类,点检方的专职点检周期。企业设备系统点检员(有的称之为设备员、设备区域工程师、设备组长等,虽然名称不同,其实质都是在管辖一条作业线设备的设备系统作业人员)他们是上常白班的,不一定要像操作方实施“日常点检”一样,他们是企业设备管家体系中的核心人物,实施的是“专职点检”,其“点检周期”在一个月以内来安排。所以,就可以按照分布规律,在日常点检周期的基础上,从两天到一个月来排开,将其划分成表1.5-1中的六个档次。

第三类,技术方的精密点检周期。一般企业设备点检时,遇到疑难杂症,单纯用日常点检和专职点检等的“非解体的良否点检”,已不能解决问题。按照设备管家体系中的研讨,必要时,由专职点检员提出,邀请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需要将设备解体,实施精密点检。综上所述,这种“解体精密点检”,除非不得已,尽量少做(在第4章的4.7节中,已有陈述)。因此,“技术方的精密点检周期”往往会相对长一些,从表1.5-1来看,考虑与“点检方的专职点检周期”相衔接,可以从两个月到两年甚至更长。

由此可见,这种“标准化设备‘点检’周期推荐表”,分三种类型共十八个档次,对“操作方的日常点检”,其周期就在这个六种中选择,而对“点检方的专职点检”和“技术方的精密点检”,则可以在这十八种点检周期中,按需要任意选用。经过调整、整合后的“标准化设备点检周期推荐表”,对编制各类“点检计划表”时,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