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如何用作业成本法计算成本?

如何用作业成本法计算成本?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作业成本法计算的基本思想,作业成本法的计算过程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步骤。成本动因即引起成本发生的因素。为各成本库确定合适的成本动因,是作业成本法成本库费用分配的关键。表8-9成本动因分配率第二步,计算作业成本法下两种产品的制造费用,计算结果如表8-10所示。在作业成本法下,制造费用的分摊根据多种作业动因分配,B产品的产量虽然不大,但生产过程作业难度较高,所以按照作业动因进行成本分摊反而分得较多的制造费用。

如何用作业成本法计算成本?

作业成本法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将着眼点从传统的“产品”转移到“作业”上,以作业为核算对象,首先根据作业对资源的消耗情况将资源的成本分配到作业中,再由作业依成本动因追踪到产品成本的形成和积累过程,由此得出最终产品成本。

根据作业成本法计算的基本思想,作业成本法的计算过程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步骤。

(1)直接成本费用的归集。

直接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及其他直接费用,其计算方法与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一样。

(2)作业的鉴定。

在企业采用作业成本核算系统之前,首先要分析确定构成企业作业链的具体作业,这些作业受业务量而不是产出量的影响。作业的确定是作业成本信息系统成功运行的前提条件。作业的鉴定与划分是设计作业成本核算系统的难点与重点,作业划分得当,能确保作业成本信息系统的正确度与可操作性。

(3)成本库费用的归集。

在确定了企业的作业划分之后,就需要以作业为对象,根据作业消耗资源的情况,归集各作业发生的各种费用,并把每个作业发生的费用集合分别列作一个成本库。

(4)成本动因的确定。

成本动因即引起成本发生的因素。为各成本库确定合适的成本动因,是作业成本法成本库费用分配的关键。这一步的关键就在于为每一成本库选择一个与成本库费用存在强线性关系的成本动因。

(5)成本动因费率计算。

成本动因费率是指单位成本动因所引起的制造费用的数量。成本动因费率的计算用下式表示:

成本动因费率=成本库费用/成本库成本动因总量.

即R=C/D,其中R——成本库的成本动因费率;C——成本库的费用;D——成本库的成本动因总量。

(6)成本库费用的分配。

计算出成本动因费率后,根据各产品消耗各成本库的成本动因数量进行成本库费用的分配,每种产品从各成本库中分配所得的费用之和,即为每种产品的费用分配额。

(7)产品成本的计算。

生产产品的总成本,即生产产品所发生的直接成本与制造费用之和。即:

总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

【例8-9】某企业生产A、B 两种产品,有关资料如下:

(1)A、B 两种产品的基本资料如表8-7所示。(www.daowen.com)

表8-7 A、B 产品基本资料

(2)企业每年发生制造费用总额为720 000 元。A、B 两种产品的复杂程度不一样,所耗用的作业量也不一样。依据作业动因设置五个成本库。A、B 产品作业成本资料如表8-8所示。

表8-8 A、B 产品作业成本资料

要求:分别用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计算上述两种产品的单位成本。

第一步,计算各项作业的成本动因分配率,如表8-9所示。

表8-9 成本动因分配率

第二步,计算作业成本法下两种产品的制造费用,计算结果如表8-10所示。

表8-10 A、B 产品的制造费用

第三步,传统成本计算法计算结果如下:

A、B 两种产品的机器工时分别为80 000 小时(20 000×4)和20 000 小时(4 000×5),制造费用总额为720 000 元。

制造费用分配率=720 000/(80 000+20 000)=7.2(元/小时)

A 产品制造费用=80 000×7.2=576 000(元)

B 产品制造费用=20 000×7.2=144 000(元)

最后一步,比较两种成本计算法下制造费用分配的结果,如表8-11所示。

表8-11 两种成本计算法下制造费用对照表 元

上述结果表明,在传统成本法下分摊制造费用采用机器工时标准,A 产品的产量高所以分摊的制造费用金额就更大。在作业成本法下,制造费用的分摊根据多种作业动因分配,B产品的产量虽然不大,但生产过程作业难度较高,所以按照作业动因进行成本分摊反而分得较多的制造费用。这种分配方法更精细,计算出的产品成本更准确,更有利于企业做出正确决策。通过计算可以得出,传统成本法下A 产品的单位成本为98.8 元,B 产品的单位成本为81 元,单位成本相差不大;但在作业成本法下,A 产品的单位成本为84.75 元,B 产品的单位成本为151.25 元,B 产品成本远远大于A 产品成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