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改革开放时期体制机制创新探析

改革开放时期体制机制创新探析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改革开放下的体制机制创新,是中国对外贸易改革的宏观背景。改革开放下的体制机制创新,主要围绕两个维度展开:第一是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发展模式;第二是建立与之相匹配的体制模式。

改革开放时期体制机制创新探析

改革开放下的体制机制创新,是中国对外贸易改革的宏观背景。改革开放以来体制机制的创新,主要着力于对以资源配置机制、要素流转机制、产业分工机制为标志的市场机制,以及以所有权制度、收入分配制度、区域发展制度与宏观调控机制为标志的行政机制的改革。市场机制与行政机制的改革,共同构成了体制机制改革的双轨范畴,共同推进了以“政府—市场—企业”的边界与边际关系、资源配置主体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与完善。可以说,国际贸易改革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内的局域改革,一方面依赖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征即改革理路;另一方面又具备差异化特征。要理顺中国国际贸易改革的体制机制背景,就不得不回归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历史脉络之中展开分析。

改革开放下的体制机制创新,主要围绕两个维度展开:第一是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发展模式;第二是建立与之相匹配的体制模式。发展模式与体制模式息息相关,发展模式在改革初期从经济基础层面决定了体制模式的内涵与范式,引致体制模式框架内的行政式放权向市场式放权转换,将行政职权置于市场框架内予以界别与框定。随着改革的推进,体制模式在此双元关联中逐渐成为主要驱动,体制模式对于发展模式的规制作用日趋显著。经济体制改革,实质上就是经济领域的体制机制创新,“经济”与“体制”的双重内涵隐含了发展模式与体制模式的矛盾统一关系。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从这点上讲,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国经济充满强大的韧性,其原因除了经济本身蕴含的巨大发展潜力,更重要的是我们总能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在经济发展的关键时刻做出恰当的适应性改变,从而不断扩大经济发展的潜力。正是如此,当中国进入了新时代并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时,需要继续发挥体制机制创新的先导作用,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保驾护航。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产业体系、市场体系、收入分配体系、城乡区域发展体系、绿色发展体系和全面开放体系,无一不需要依靠经济体制改革的作用。也就是说,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一主题,以体制机制创新来不断完善经济体制,既促进每个体系自身的良性发展,又将各个体系有机串联起来,与经济体制一起作为一个统一整体,一体建设、一体推进。(www.daowen.com)

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体制机制创新的目标是建设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要实现这一目标,具体来看,就是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从实现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三个方面去落实。

义乌国际贸易县域改革,正是在改革开放下对外贸易改革、区域市场建设及体制机制创新下发端、推进并深化的,对外贸易改革、区域市场建设及体制机制创新三大主题,与义乌国际贸易改革县域样本相互交织,共同勾勒了义乌国际贸易改革的历史叙述与现实范本。可以说,对于对外贸易改革、区域市场建设及体制机制创新历史脉络的把握,一方面是溯源义乌国际贸易县域改革历史源泉的历史必然;另一方面也是从历史宏观图景,理解义乌国际贸易县域改革发展理路、演进方向与改革旨归的逻辑要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在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下,推进对外开放,推动国际贸易改革深化发展。义乌国际贸易县域改革,也正是在上述历史节点下,进入历史舞台,谱写国际贸易改革的义乌样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