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省际环境压力与气候变化测算及分析结果

省际环境压力与气候变化测算及分析结果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表2-62019中国省际环境压力与气候变化三级指标、权重及指标属性注:本表内容是由本报告课题组召开的多次研讨会确定的。从指标值上看,环境压力与气候变化指标值基本介于0.039和0.137之间。环境压力与气候变化指标排名位于后10位的省分别是:上海、江西、辽宁、广东、山东、海南、宁夏、河北、江苏、新疆。

省际环境压力与气候变化测算及分析结果

在省际资源环境承载潜力测度体系中,环境压力气候变化指标占资源环境承载潜力的权重为68.42%,占绿色发展指数的27.37%。

环境压力与气候变化是指由于人类的生活和发展,消耗自然环境资源,并造成环境污染,进而对环境产生压力;同时,污染物的大量排放,尤其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也会对气候变化造成影响。

由此,选择以下13个指标构成环境压力与气候变化指标的三级指标,分别是:单位土地面积二氧化碳排放量、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土地面积二氧化硫排放量、人均二氧化硫排放量、单位土地面积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人均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单位土地面积氮氧化物排放量、人均氮氧化物排放量、单位土地面积氨氮排放量、人均氨氮排放量、单位耕地面积化肥施用量、单位耕地面积农药使用量、人均公路交通氮氧化物排放量。

这13个三级指标平分权重。具体指标及其权重和指标属性参见表2-6。

表2-6 2019中国省际环境压力与气候变化三级指标、权重及指标属性

注:本表内容是由本报告课题组召开的多次研讨会确定的。

在对三级指标的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基础上,根据上表中的权重,计算得出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压力与气候变化指标的指数值,排名情况见下表(表2-7)。

表2-7 2019中国省际环境压力与气候变化指标指数值及排名

(www.daowen.com)

注:1.以上数据及排名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8》《中国沙漠及其治理》《中国环境统计年报2015》《中国环境统计年鉴2018》等测算。2.环境压力与气候变化指标的平均水平为0.082。

从指标值上看,环境压力与气候变化指标值基本介于0.039和0.137之间。甘肃指标值最高,新疆指标值最低。

从分省(自治区、直辖市)排名情况看,环境压力与气候变化指标排名前10位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别是:甘肃、北京、内蒙古、黑龙江、陕西、广西、四川、贵州、湖南、吉林。其中,西部地区有6个省(自治区)位列前10名之中,分别是甘肃、内蒙古、陕西、广西、四川、贵州;东部地区只有北京入围;中部地区只有湖南入围;东北地区有2个,分别为黑龙江、吉林。

环境压力与气候变化指标排名位于第11~20名的地区分别是:云南、河南、青海、浙江、福建、湖北、天津、安徽、重庆、山西。其中,中部地区的省有4个,分别为河南、湖北、安徽、山西。东部地区有3个,分别为浙江、福建、天津。西部地区有3个,分别为云南、青海、重庆。

环境压力与气候变化指标排名位于后10位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别是:上海、江西、辽宁、广东、山东、海南、宁夏、河北、江苏、新疆。其中,有6个省(直辖市)来自东部地区,分别是:上海、广东、山东、海南、河北、江苏;西部地区有2个,分别为宁夏、新疆;中部地区只有江西;东北地区只有辽宁。

从分区域看,在环境压力与气候变化指标中,西部地区整体情况明显好于其他三个地区,但西部地区极差相对较大,其中,甘肃排全国第1位,而新疆排全国最后一名,极差为0.098;东部地区环境压力与气候变化指标值极差为0.073,排名最靠前的是北京,排名第2位,最靠后的江苏,排名第29位;东北地区的极差为0.041,最靠前的是黑龙江排名第4位,最靠后的辽宁排名第23位;中部地区各省指标值差距较小,中部地区极差为0.018,最靠前的是湖南,排名第9位,最靠后的是江西,排名第22位。

图2-4 2019中国省际环境压力与气候变化与资源环境承载潜力指数对比

注:本表从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划分的角度,根据资源环境承载潜力指数大小自左到右排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