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利用微信做好营销推广

利用微信做好营销推广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2011年1月乘着智能手机的春风,“腾讯”推出了手机专用的社交软件——微信,大秀了一把IT精英的优势。图1-9 微信,沟通你我1.特效的微信从打广告依赖微博,到做营销利用微信,从业者们也一步一步成长起来。同样是因为即时通信,手机微博的营销成功度并不如微信。先于企业触微,“草根”们虽然勇于创新,但却并不具备深厚的营销意识和专业的经济手腕。

利用微信做好营销推广

市场法则永远是优胜劣汰。在有人嗤笑微商,认为他们是一群投机者的同时,何不冷静思考。虽然在2015年,人人都在说有一半人退出了微市场。反过来想,居然还剩下了一半的人在坚持!仅这一条就足以证明,微商,不是说着玩儿的,而是一群有需求、有梦想的人,在比拼实力,全力竞争。乱象总是无法避免的,这就是为什么经济学中要说:市场需要宏观调控

另外,市场自己也有自救机制。单纯的发微博、单纯的打广告很快被淘汰(当然,这里指的是这种单纯的手法),因为人们很快就发现这种媒体并不具备即时通信能力,而直接贴出联系方式,一来达不到直接转化粉丝的效果;二来还很有一股“安利”的味道,让不少人觉得反感。例如,我写了一篇很有哲理、发人深省的博文,你正看得感慨万千,突然扫到一条:请拨打XXXXXXX订购XXXXXXX,限时优惠!面对这样的广告,估计浏览者要么取消关注,要么直接拉黑了(图1-8)。

978-7-111-54075-5-Chapter01-8.jpg

图1-8 “你的鸡汤!”“不!是你的安利!”

微博:“我困了”,微信:“枕头拿去,不谢”。从2011年1月乘着智能手机春风,“腾讯”(Tencent)推出了手机专用(手机QQ起初是移植了PC版)的社交软件——微信(图1-9),大秀了一把IT精英的优势。时代的更新就这样完成了,“企鹅”(腾讯)集团在2011年移动端的这次尝试,没曾想却为微商打下了最重要的一块地基。如今处在创业风口之上的90后们,大多是在它的陪伴下走入社会的。

微信,是对微博、QQ等一系列平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一次升华。语音信息、图文朋友圈乃至于后来的公众号、附近的人、摇一摇、秒拍、雷达等一系列的功能,每一次都带给传统媒体强大的冲击。年轻人觉得好玩、年长者觉得便利,不得不说其本身就是一次相当成功的营销。很快,它就把电商的战场往自己身上揽,成为了微商、企业营销战略的主战场。

978-7-111-54075-5-Chapter01-9.jpg

图1-9 微信,沟通你我

1.特效的微信

从打广告依赖微博,到做营销利用微信,从业者们也一步一步成长起来。同样是因为即时通信,手机微博的营销成功度并不如微信。后者最主要的优势就在于朋友圈(相当于朋友版的微博)和即时聊天的结合。把这种优势转化为商机先驱者,就是奔走世界各地的移动购物车——代购(图1-10)。这种模式的形成与人们之前养成的“爱晒(微博)生活”的习惯也息息相关。(www.daowen.com)

978-7-111-54075-5-Chapter01-10.jpg

图1-10 朋友圈代购

最初因为你身在巴黎(随意举例),你的朋友需要你帮他买一些国内买不到的商品,你的朋友收到货后很高兴地秀了一把自拍。而你朋友的朋友身在日本(也是随意举例),通过朋友圈和与你的朋友聊天,他获知了这个情况,觉得自己也可以部分有偿地帮其他朋友带一点东西回来,于是购买了一些自己信得过、在朋友中又比较有市场的东西,拍照发到朋友圈,做起了代购生意。

这个段子或多或少能够还原最早的一批微商是如何产生的。值得一提的是,这已经不再是单一的利用品牌效应打广告,而是在不经意间用了几乎耳朵听出老茧来的熟人营销、需求营销、情感营销、品牌营销等一系列的手段了,而这有意无意中所写的推广文字,就是最初的软文。俗话说三人成虎,你知、你朋友知、你朋友的朋友知,那么很快这种生意就会被所有用户发觉,“真微商”来了。

2.乱象的延续

2012年前后,“微商火了!”这句话在网络上铺天盖地。不明真相的人们唯一知道的就是现在又多了一种做生意的新工具和新手段。个人开始经营自己的朋友圈、微群,企业开始琢磨自己的公众号和订阅号。简单来说,当你(消费者)看朋友圈的时间,比你看博文的时间要长了,那么市场的中心自然就要往前者身上转移了。这让“草根经济”达到巅峰,也让乱象延续下来(图1-11)了。

978-7-111-54075-5-Chapter01-11.jpg

图1-11 微商,乱象的延续

不少人对于微商,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刷屏。先于企业触微,“草根”们虽然勇于创新,但却并不具备深厚的营销意识和专业的经济手腕。因此,难免会出现成片的刷屏现象。不知道怎么搞,刷屏就好。这是最简单粗暴的营销,起初有一定的效果,但久而久之就会适得其反。另外,确实存在不少投机分子,利用市场处于混沌状态的时机,商家、客户两头坑,“伤了”创业者的身,也“寒了”消费者的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