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数据源的内容
(1)土地利用要素数据源
1)标准分幅外业调查底图。
2)农村土地调查记录手簿。
3)图幅理论面积与控制面积接合图表。
4)田坎系数测算表。
5)原有县级土地利用调查数据库及相关资料。
(2)土地权属要素数据源
1)原有权属资料。
2)权属单位代码表。
3)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
4)土地权属争议原由书。
5)其他数字形式的数据(包括界址点数据等)。
(3)基本农田要素数据源
1)县级行政区内基本农田划定和调整图件资料。
2)基本农田保护区图件资料。
3)基本农田保护片图件资料。
4)基本农田保护块图件资料。
5)基本农田保护图斑图件资料。
(4)基础地理要素数据源
1)定位基础、境界与行政区划、地貌等信息。
2)测量控制点及注记。(https://www.daowen.com)
3)国家及省级调查主管部门下发的行政区、境界及注记数据。
4)测绘部门经过验收合格的地形图或等高线数据。
(5)栅格要素数据源
1)数字正射影像图。
2)数字栅格地图。
3)数字高程模型数据。
4)其他栅格图。
(6)其他数据源
除以上数据源外的其他相关数据及资料,包括建设用地审批、农用地转用审批、开发园区等数据文件资料。
2.数据源质量检查与处理
(1)数据源质量检查
1)根据质量要求对数据源进行质量检查,并填写数据源质量检查表。
2)检查图形数据精度是否在误差范围之内。
3)检查正射影像图等数据源的位置精度时,可选择明显地物点,用GPS测量实地坐标进行对比。
4)检查外业记录表的规范性、完整性、逻辑一致性,并对照图件检查对应关系。
5)检查数字形式数据源的数据格式、数学基础和数据精度。
6)对宗地属性数据进行检查,包括检查与宗地属性相关的申请书、地籍调查表、审批表、土地登记卡、归户卡等,并检查表格的规范性和完整性,检查资料是否有丢漏,并对照地籍图等资料进行对应关系检查。
(2)数据源处理的原则
1)依据充分:对数据源进行处理必须有充分可靠的依据。
2)严格记录:对数据源的基本情况、处理结果、处理依据、处理责任人和未处理问题等相关情况必须进行认真记录,以备检查和查阅。
3)实事求是:对检查到的数据源问题乃至错误,必须进行处理,对限于条件不能处理的问题可以记录留待今后解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