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土地适宜性评价程序与技巧

土地适宜性评价程序与技巧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该法是目前在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时最常用的方法。土地适宜性评价图可以显示每个土地评价单元对每一确定的土地利用种类的适宜性。土地适宜性评价报告中应说明土地利用的生态、管理和土地保护要求,指出表征土地质量的指标,而且要阐明每一土地利用种类用于每个土地评价单元的适宜性,以及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土地适宜性评价程序与技巧

1.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主要包括组织评价班子,制订评价方案和工作计划,收集整理评价资料等。

2.指定土地适宜性评价用途

指定土地适宜性评价用途是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前提,全部评价工作将在指定的土地用途下展开。不同土地适宜性评价目的具有不同的评价内容与评价方法,不同的利用方式对土地的性质有不同的要求,评价选取的参评因子也不同,也就是说首先要明确为什么评价。在实际工作中,有为土地利用规划服务的土地多宜性评价,有为土地开发、农作物布局服务的土地单宜性评价。

3.确定土地用途对土地性质的要求

不同的土地用途对土地性质有不同的要求,通常包括土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个方面。如农业用地,一般考虑这几方面的内容:①作物的生理要求,如光照、温度、土壤水分和养分、土壤盐分、洪涝危害等;②经营管理要求,如机械化作业的可能性、土地平整条件、道路交通条件、经营规模等;③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如防止土壤侵蚀、土壤退化、土壤污染等;④区位及土地物化劳动投入水平要求;⑤其他要求,通常不同作物对土地利用的要求会不同。

4.确定评价单元

土地适宜性评价单元的确定方法有多种,可选择土地类型制图单元、土地资源类型单元、土壤制图单元、土地资源详查地块、地理网格等作为土地适宜性评价单元。根据土地资源质量均一性、评价的目的、评价完成的期限、评价的精度要求以及评价的工作量大小等具体选择合适的评价单元。

5.确定评价指标

以对土地评价单元的土地质量与可供选择的土地利用的土地条件要求比较为前提,分析与土地利用密切相关的土地条件指标,从中筛选出若干个作为评价指标。选取的评价指标应遵循主导性、互补性的原则,做到不重不漏,突出重点。在指标确定的基础上,根据土地条件满足土地利用类型和方式要求的程度,将评价指标分级、量化。指标分级根据指标的可量度程度,有的通过定性的描述,有的则通过定量的表达。通过分析评价指标与土地利用的关联关系,确定各指标的具体分级和分值标准。

6.选择评价模型

土地适宜性评价有匹配法、极限条件法、多因素综合评定法等多种评价方法。

(1)匹配法(www.daowen.com)

匹配法是联合国粮农组织所推荐的方法。该方法将土地评价单元的土地性质与可供选择的土地利用的土地条件要求进行匹配,从而形成土地适宜性分类。匹配所要达到的目的是:①检验土地利用方式是否恰当,并提出未来土地利用的改进建议;②明确土地利用方式所适宜的土地单元的经营管理和土地改良措施的技术要求,以及资金、劳动力投入水平;③估算每种土地利用方式在所适宜的各个单元上的收益大小。匹配过程中不仅要将各种土地的不同利用的要求与土地的性质进行比较,还应兼顾土地利用的经济和社会分析,以及环境影响。匹配结果需进行野外校核,在验证基础上形成土地适宜性分类。

(2)极限条件法

极限条件法主要强调主导因子的作用,将单项因子评价中的最低等级直接作为综合评价的等级。该方法简单易操作,能很好体现个别极端因子决定土地利用的适宜性,如坡度大于等于25°的土地单元不宜作为农用地,但该方法未考虑到在一些情况下,土地某种性质的不足可为其他部分所弥补,因此得出的评价结果偏于草率和绝对。

(3)多因素综合评定法

多因素综合评定法法将各参评因子按其对土地适宜性贡献或限制的大小进行经验分级或统计分级并赋值,然后用各参评因子指数之和来表示土地适宜性的程度。各参评因子指数求和公式如下:

IFI=∑(Wi×Ii

式中:IFI为单元总得分(指数和);Wi为各参评指标权重系数;Ii为各参评指标得分。

最后,按照指数和大小排序,以经验确定指数和的分级界线。该方法综合考虑了多种影响因子的共同作用,并且可采用特尔菲法或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子的权重系数,结果相对准确、客观,但以和值计算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往往会掩盖某些特别限制因子对评价目标所造成的质的变化。该法是目前在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时最常用的方法。

7.野外校核

为保证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的可靠性,要将评价结果进行野外校核,即在野外随机抽样或沿着一定的路线,每隔一定距离抽样,将评价图上表示的内容与实地进行校核,如发现问题,要找出原因进行修改。最终确定每个评价单元的土地适宜性等级。

8.土地适宜性评价成果

以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为基础,编绘土地适宜性评价图,撰写土地适宜性评价报告。土地适宜性评价图可以显示每个土地评价单元对每一确定的土地利用种类的适宜性。土地适宜性评价报告中应说明土地利用的生态、管理和土地保护要求,指出表征土地质量的指标,而且要阐明每一土地利用种类用于每个土地评价单元的适宜性,以及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